说话间已经来到张家门口,刚进院子,张家老母就对屋里高喊:“我的儿来贵客了,赶紧些奉茶。”西屋里张二媳妇隔着窗户应了一声:“娘亲,孩儿这就来。”三人在门厅里落座,没聊几句,张二的媳妇就提着一壶热茶,从屋里出来了。见到郁儿也吃了一惊,忍不住道:“妹妹长的真是俊俏。”听得郁儿又羞红了脸。张家老母赶紧示意张二媳妇快去准备饭菜。张二媳妇笑着应了一声走了。郁儿心里着急,这顿饭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辰,太后还在宫里等着啊。
张家老母见郁儿心神不宁感到不解,忙问缘由。张大就把郁儿出宫替太后办差的前前后后跟老母说了一遍,老母听罢也替太后感到惋惜。就让郁儿将珠钗拿出来瞧瞧,看看有没有办法修复。张家几代人都靠张家男子编荆为生,张家老母自从嫁到张家,成天看到张家男子用荆条编制各种用具,修修补补的,也算是见多识广,面对这珍贵而有小巧的珠钗也感到有些棘手。看到郁儿对自己充满期待,就安慰郁儿:“姑娘,不打紧的,待老身吃过饭细细琢磨琢磨,定会有个万全的法儿。”这一句宽慰的话,让郁儿重新充满希望。
郁儿一直觉得在自己家里最艰难的时候,是太后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可以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家,让娘亲不再流泪,让爹爹不再自责。每个月两百贝的俸禄,对郁儿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娘托人捎来口信,说爹爹已经可以拄着拐杖下地了,尽管没有痊愈,郁儿和娘已经很开心了。为了太后郁儿决定要留下来试一试,或许还真的会有个万全的法子呢!
吃过饭众人的心事全都集中在这支珠钗上,张家老母让张大去城东将张二也唤了回来。这在张二成为一个生意人后的生涯里还是头一回。看到张家人对自己的事情这样大张旗鼓,郁儿深深地感动。张家老母让大家各抒己见,寻找最好的办法。张二媳妇建议用丝线代替麻线,张家老母觉得太后的这枚珠钗古朴大方,简单却不失大气,配上丝线太不搭调。还是应该找一种近似麻线的替代品。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刚刚看到的一点希望就破灭了。张大默不做声,在继承张家祖传手艺上,自己早就输给弟弟了。
张二在自家的库房里看了又看,在巧的手,也得有对路的材料啊。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就地取材的。麻线不仅结实而且柔韧性很强,龙须草看着美观,但是质地脆弱,还不结实,也是不能用的。棕丝结实但不够柔软,最接近的材料就这些了。要成功就得冒险,要冒险就可能失败。离关宫门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郁儿必须赶在关宫门之前回宫,先祖留下来的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
改造棕丝刻不容缓,张家老母让张大搬来捣蒜的石臼将棕丝捣软,让张二去药铺买来一些气味独特的草药。张二媳妇闻不得药味,由郁儿替代在张家老母的指导下进厨房熬制浸泡棕丝的草药水。张二媳妇为众人准备了一些茶水、果子。张二放下草药,又赶紧准备浸泡棕丝的香油了。每一道程序看是简单,做到恰到好处却很难。这捣软棕丝的活,轻不得也重不得,轻了没有效果,重了就会捣断棕丝。张大从小就只喜欢舞刀弄枪的,这麽细致的活,他怎么做的了。张大一连捣断了几臼棕丝,急得满头是汗。张家老母赶紧过来替下儿子,不紧不慢的捣起棕丝来。这个活儿是第一步,不能出错也急不得。捣好了棕丝就成功了一半。姜是老的辣,老太太捣出了合格的棕丝,这个消息太让人振奋了。
下一个环节就是用中药水煮制棕丝。张家老母和郁儿将捣好的棕丝分别放在不同的草药水中进行煮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试验,参照太后的珠钗进行比对。一点都不象、有点象、非常接近了、几乎找不到差异了,有一道程序完成了。下一道程序比较简单,将棕丝在香油里浸泡后晾干、拽直。郁儿抢着要做,大家拗不过她,只好让她一个人独揽了。好在编着珠钗穗子需要的棕丝并不多,工作量不是太大。
张大站在院子里陪郁儿,其余的人都聚到门厅喝茶去了。做好这道工序,就是编穗子了,这个对于巧手的张二来说,是个很轻巧的活儿。郁儿一边劳动,一边和张大聊天。今天对郁儿来说真是个难忘的日子,先是在街上和心上人巧遇,然后是莫名其妙地被张老太太带回家喝茶。张家人齐心协力地帮她,和张家人在一起劳动的快乐。每一件事都让她开心和感动。在麻油里浸泡过的棕丝是不能被太阳直接晒干的,必须慢慢阴干。张大为了给郁儿节省些时间,用纸扇给棕丝扇风。棕丝终于炮制好了,又柔又韧,颜色也变成了浅浅的棕色,和麻线的颜色已经分不出来了,又是一个小小的兴奋。
该张二表演他编制的绝技了。一根根棕丝在张二灵巧的手里上下飞舞,一会绕花,一会打结,看的人眼花缭乱有兴奋不已。漂亮的穗子做好了,真叫一个绝!等张二将穿好穗子的珠钗交到郁儿手上的时候,郁儿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个明明就是太后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