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籍中,还宣扬了这么一个惨烈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个叫尾生的鲁国青年与一女子相爱,两人约于桥下相会。这个尾生准时的去了,而那个女子却因故未能如约而至。此时正值河水上涨,可那个女子还是没到。这个坚守信约的尾生就死死抱住桥柱,等待女子,最后被活活淹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说的就是这个尾生抱柱而亡的事儿。这又是一种‘愚贞’、‘愚信’了。
“无独有偶,欧阳修身后不到二百年,又出了个‘冯道第二’。什么人?那就是因辅佐铁木真而名留青史的耶律楚材。
“铁木真原是蒙古一个小部落的头领也速该的儿子,他降世不久,他的父亲就英年早逝。本来就是一个弱小部落,头头又死了,只剩下孤儿寡母的如何能够成就大气候?因此一些小头目纷纷要带着自己的人马投奔别的部落。铁木真含泪挽留他们,他们也执意走了;还是铁木真的母亲月伦骑马阻拦,才追了一部分人马回来。此事对铁木真的触动很大,他从那时候起,就在心中暗暗立下称霸草原,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因此他卧薪尝胆、临渊履薄,南征北战、励精图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皇位,并成为‘天下第一皇’
“成吉思皇帝(元太祖)之所以能够很快、很稳实的统一中国,立国名臣耶律楚材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个耶律楚材的身世十分的复杂,其人也是十分的了得。他的籍贯是契丹族,老祖宗耶律突欲是辽朝东丹王。父亲耶律履却事奉金世宗。但耶律楚材并没有死抱‘忠臣不事二君’的规条,而是果敢地站出来,接受了成吉思皇帝的聘用,并且运用职权做尽好事。
“那些为成吉思皇帝立法制典、整饬吏治、打击贪官盗贼、安定黎民百姓等等的事儿姑且不加细论;仅太宗征汴梁一役,耶律楚材就拯救了一百四十七万人的性命——按照蒙古传统的制度,凡是攻打城池,敌人用弓箭石块抵抗的,就是违抗命令;该城被攻克后,必定将城内军民全部杀死。
“汴梁一被攻克,耶律楚材立即向太宗上奏,请求不要屠城。太宗犹豫不决,耶律楚材力排众议,陈述利弊,太宗这才接受了他的意见,没有屠城——一城军民免遭屠杀。这样的‘事二主’的重臣,是国家和人民的功臣,不但不应该受到指责,而且还值得大大的赞颂呢!
“就在耶律楚材身后不久,又有一个重臣碰上了此类事,但他就没有耶律楚材这样的大智慧、大胸怀和大气魄了!他是谁?他就是南宋的宰相文天祥。
“在南宋即将覆灭的时候,文天祥为了尽忠皇上,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带着一些老弱残兵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元军作战,很快就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当场被俘。
“文天祥被俘后,元军将领张弘范劝他归顺元朝,文天祥哭着说:‘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元世祖忽必烈听说这个文天祥有点才华,也让人去劝说他归降。他则说:‘国亡,吾应一死……倘若皇上宽容,让我先以道士身份回乡,三年以后再来事奉皇上。若是现在就出仕……(不行)’对于文天祥的这一要求,元朝大臣意见不一,忽必烈举棋不定,此议也就泡汤了。
“可笑可怜的是,这个文天祥在表面上忸怩作态的同时,暗地里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规劝弟弟投降元朝。他又唯恐言不尽意,竟亲笔写信给弟弟,让他及早归顺元皇帝,为忽必烈效忠(这也是有稽可查的史实)。
“后来文天祥要求赐死,忽必烈又不忍。可不喜欢文天祥的大臣们则完全同意文天祥的这一请求,忽必烈也就同意了。但随即又下诏制止,可文天祥已被那些要他死的人处决。
“古人云:‘作为人,善与恶必兼而有之;虽圣人不能无恶,虽愚人不能无善。’文天祥的某些‘爱国精神’尚算可敬。但,假如他能在大局已定、无力回天的情况下‘通权达变’,不死守陈规,也像冯道、耶律楚材那样出仕新朝以后,运用自己的职权和才华‘谏君主,荐贤才,抚万民。’又未尝不可呢?何必要忸忸怩怩的先要回乡做三年道士以后再出仕呢?做三年道士以后再出仕,与现在就出仕只是迟早的问题,其差别,也就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那性质都是一样的啊!”龙天罡博闻强记,出口成章。
“哎呀!龙公子实在了不起,可谓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啊!”龙天罡口若悬河,赵美琪听得如痴如醉,一不小心说出了龙天罡的身份。
“咦!你怎么知道我姓龙的呀?”龙天罡听得赵美琪叫他“龙公子”,心中不免一惊,此女究竟是什么人?她怎么知道我的姓氏?
“我……我……我也是听人家这样叫你的呀!”赵美琪公然撒谎。
“你是听人家这样叫我的?你是听哪个这样叫我的?”龙天罡警觉地问道,并凝神研究安再琪的内心动态。
“我……我前天放学的时候打从你家门前经过,听到有人这样喊你的。”赵美琪大概读过戈培尔的名言“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谎言,一旦你开始说了,就要说到底。”因此赵美琪一谎到底。
“你前天打从我家门前经过,听到有人这样喊我的?这不大可能吧?我很少出门的。”龙天罡从赵美琪紧张、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