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霸王孙策>49、诸郡杂事

想了片刻,孙策说道:“茅山宗茅宗主就要回去了,你们派人与茅宗主一起回茅山查一查,那么多人,茅山一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顿了一下,孙策又说道:“对吴郡所有酒馆和客店都好好查一查,我感觉他们似乎就在附近!”

“属下遵命!”二人领命,拱手而去。[t]

孙江和孙湖走了,可这事还得继续议下去。

“大家都说说吧,这庞大势力可能来自何方?”孙策敲着面前的案几,沉声问道。

只见主簿严畯开口说道:“主公,臣以为这股庞大势力极有可能来自刘表!”

孙策点点头,问道:“说说看!”

“回禀主公,南阳为荆州牧刘表所有,且刘表与主公有仇怨,自不愿意看主公崛起于江东,因而派出刺客助彭林行刺于主公!”严畯开口说道。

孙策感觉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却见严畯又继续说道:“且当初刘表谋害破虏将军之计便与此如出一辙,皆是暗放冷箭。”

孙策摇了摇头,说道:“刘表守户之犬,无有进取之心!”

严畯听了一笑,开口说道:“正因为刘景升不过一守户之犬,所以不管这次行刺是不是由他所为,主公都应对外宣称是刘景升所为。”

孙策一听,恍然大悟。

却见严畯继续说道:“一则,主公将来讨伐荆州借口更加充分。二来,可以试探此事是否为刘表所为。三则,若不是刘表所为,还可以使真正的行刺者放松警惕!”

孙策闻言连连颔首,看来这个黑锅只能让刘表背了。

第二日,孙策对外公布,荆州牧刘表派人于茅山行刺于己。同时,孙策一面向朝廷上表陈情,一面给刘表送去一封信。

这信里自然没有什么好话,大有发兵攻打荆州之势。

事实上,孙策已经对紧挨着荆州江夏郡的鄱阳郡下达了命令,除了防备刘繇之外,可以派兵向西出柴桑,袭扰荆州。

虽然,对外公布行刺乃是刘表所为,但是孙策依旧没有停下调查的步伐。

孙策几乎可以确定,那个道士就是于吉。

于是乎,密碟司又多了一个任务,便是捉拿于吉。

此时的于吉不过是被逐出茅山宗的一个落单道士,远远不像书中所记载的那般信徒无数,影响力巨大。

起码,孙策曾经询问过很多人于吉之事,皆未曾听说过。

也只有茅清,这个于吉曾经的师傅说出了于吉之事。

孙策发现,自己似乎在寻找隐藏的历史。

于吉能够从一个落单道士发展成在江东极有影响力的天师,一定有其原因,想必是受到了某些人的帮助。

本着谁得利,谁所为的简单逻辑,帮助于吉的人一定是孙权了。

算算时间,也对的上。

从195年到200年,五年的时间足够于吉成长为一个名满江东的天师了。

只是碧眼儿如今才13岁,难道说古人都这么早熟?

倒也能够理解,自己不也小小年纪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如今不过20岁也占据了大半个江东!

整个江东有条不紊的按照孙策的设计发展着。

鄱阳郡都尉孙贲不停地招兵练兵,一边防备着南部的刘繇,一边兵出柴桑县袭扰紧挨着的江夏郡。

秣陵郡太守恒阶和秣陵县令步骘,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建秣陵城,当然还有讨逆将军府,这个工程可是不小,也许要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建成。

当然秣陵都尉孙河也在紧锣密鼓的征兵练兵,时刻防备着江西的袁术。

如今袁术新败,所考虑的也是争夺中原和徐州,虽然对于孙策控制江东的速度有些惊讶,却仍旧认为江东非成事之地。

而宛陵郡郡丞鲁肃的重要任务则是教化山越,至于宛陵郡都尉董袭,则一边征兵练兵,一边出兵山越。

对于宛陵郡西边的庐江郡,孙策暂时不好下手,如今陆康还没死,依旧是庐江太守。

除非孙策想和吴县陆氏一刀两断,否则绝不能攻打庐江。

反正陆康也70岁了,恐怕活不了多久。

毗陵郡的屯田做的不错,毗陵郡郡丞王伟已经初步建起了嗝县和长荡县。

吴郡的渔盐之事也发展迅速,海盐县和长水县出产的盐和腌鱼越来越多。而吴郡郡丞陆俊也知趣的递上了辞呈。

孙策当然不能一下子就同意,好像自己巴不得陆俊辞职似的。

推辞了两次之后,孙策改任陆俊为幕府议曹从事,而吴县县令虞翻则是新任的吴郡郡丞。

会稽郡郡丞高岱前些日子来报,说是一百亩试验种植的冬小麦长得不错,大概五月底六月初就能成熟。

六月份正好能够赶得上种一季水稻,十月份正好成熟。接下来十月份又可以种一季冬小麦。

虽然小麦的产量比较低,不过总比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强得多。

这个时代南方的亩产要比北方低一些,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粗放,不像北方人多地少精耕细作。因此南方水稻亩产差不多在3石左右。南方小麦亩产则在2.5石左右。

《汉书?律历志》记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即一石为120斤。

因此水稻亩产约为360斤,折合现代为180斤。

小麦亩产则约为300斤,折合现代为150斤。

孙策认为,自己的治下,如今毗陵郡,吴郡,会稽郡以及秣陵郡和宛陵郡都可以尝试种一季冬小麦,一季水稻。

这样一来,讨逆将军府每年可以多收六分


状态提示:49、诸郡杂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