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董卓之子>第六十二章 拜师(二)

此时董卓见到自己宝贝儿子拜师的事儿已经定下来了,李儒那面也是开始起草写给牛辅以及贾诩的信件了,这面董守业却还是没有告退,没有离开议事大厅,不由得有点疑惑,难道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于是再次出声问道:“守业,拜师的事儿不是已经定下来了吗,只等那贾诩一到,咱们把他安排到你的军中做军师就可以了,你还赖在这儿干什么啊?”

董守业这厮,咧开嘴一笑,说道:“父亲大人,孩儿还想拜个师父,之前的贾诩师父,孩儿要拜他为军师,向他学习兵法韬略,以及战阵之策。可是孩儿还想拜一师父学习儒法礼仪,诗书文章。”

董卓笑了笑说道:“难道我儿还想成为一个老学究,像那些个穷酸腐儒那样整天研读经书,释义文章不成?”

董守业答道:“孩儿正有此意,父亲大人,我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之道治理天下,有道是一部论语治天下。不学习儒术,又谈何说的上治理天下呢?”

董卓有点恼了说道:“老子就是马上征战,厮杀不断,讨伐异族,如今才做到如此高位,你小小年纪难道要跟为父对着干不成。”

董守业朝自己的便宜老子董卓嬉皮笑脸地笑了笑说道:“父亲大人暂息雷霆之怒,且听孩儿慢慢道来。”

董卓听到自己的宝贝儿子还有下文要对自己解释,不不由得慢慢静下心来,看看自己的宝贝儿子是否能讲出个子丑寅卯来。这边正在奋笔疾书的李儒听到董卓与董守业父子之间的对话之后,也是好奇不已,于是停下刀笔,暂缓文章,竖起耳朵,看看这董守业到底怎么说。

这是董守业说道:“父亲大人,我朝高祖皇帝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之后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到天下,《诗》、《书》毫无用处,儒生陆贾反问道:“马上能得到天下,马上能治理天下吗?高祖皇帝恍然大悟,于是名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所以孩儿愿学儒术,以求帮助父亲大人治理天下。”

董卓听罢,在那儿唏嘘感叹了几句说道:“我儿言之有理。”毕竟高祖皇帝刘邦在汉朝人的眼里,就是一代圣主明君,说的话称之为天地至理都不为过,既然高祖皇帝都是这么做的,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呢?过了一会儿,又问董守业道:“不知我儿想以何人为师?”

董守业抱拳施礼道:“全凭父亲大人安排。”

董卓想了一会儿,对李儒问道:“文优,你可有好的人选?”

李儒出声答道:“回禀丞相,小婿暂无好的人选,不过眼下战事拼下,从满天下选取,或者是到名师宝地去登门拜访、求学,却是有点不合时宜,人选一事还是以在长安的大儒为佳。”

董卓说道:“我也思虑如此。”顿了顿说道:“眼下在京师的知名大儒有卢植、蔡邕、郑泰、荀爽、王允等人。其中卢植师从大儒马融,校勘儒家经典,参与续写东观汉记,两次平定南蛮叛乱,大破张角,保卫广宗,无论是经学造诣还是兵法韬略皆是上上之选,如果能成为我儿之师,也是我儿的一番造化,可惜他性格刚烈,而且与我不合,估计难以成行。现在隐居京师,恐有离去之意。蔡邕此人目前与我关系尚好,此人参与刻印《熹平石经》,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从海内大儒胡广,可以说得上是通经史、善辞赋,精于书法,其独创‘飞白’书体乃是天下一绝,我意让我儿师从蔡邕,文优你意下如何?”

李儒想了一会儿,出声说道:“卢植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做考虑,不过丞相大人应该防范他,防止他离开京城,与关东诸侯联合作乱,此人文韬武略非凡,若是有一旅精兵在手,恐怕会成为我军的心腹大患。至于蔡邕,目前与丞相大人关系尚好,丞相让其三日之内,遍历诸台,礼遇异常,可以说是无以复加。是丞相大人分化世家大族的典范,也表明了丞相擢用名士,清除弊政的态度。守业贤弟也就无需再拜其为师,至于人选应该从其他人中选取,届时也可以起到分化这些世家大族,海内名儒的目的。”

董卓说道:“文优所言有理,深得我心。目前荀爽与我关系也是不错,此人十二岁技能读懂《春秋》、《论语》,时下有坊间流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我也曾对其礼遇颇佳,现在被我任命为司空,不过他现如今卧病在家,身体却是不行了,恐怕不久为人世了。这王允出自山西的名门望族,从小意气非凡,饱读诗书,泛阅经传,可以说得上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不过目前协助我处理政事,也是难得有空教授我儿啊!最后说一说这个郑泰,此人年少时结交天下豪杰家境富裕,坐拥良田四百余顷却常常粮不够吃,却名闻山东,后为何进辅佐,关东鼠辈起兵之时,此公劝我关东诸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难能团结一致,不足为虑,此言却是正合我意。不如就以此人作为守业的老师,文优,你意下如何?“

李儒出生答道:“丞相所言甚是,以郑泰郑公业作为守业贤弟的老师那是再好不过了,一来郑泰此人海内知名,守业拜其为师,也可以收拢其人脉以为己用,同时也可以收拢人望。二来可以分化这些所谓的清流,我们诚信拜师,一心向学,这些个惺惺作态的大儒们,也无法拒绝。”

董守业此时弱弱地问一句:“要是郑泰这老小子拒绝咱们,那该怎么办?”这厮此时显然是没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 拜师(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