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乱臣贼子>第591章 勾心斗角
’动用了“添灶之计”。

也就是说,城外的曹军主力在不知不觉间早已经退去,此时,依旧滞留的只是少数兵马。

张辽闻听之后羞躁不已,倒是高顺不动声‘色’。

对于高顺而言,只要守住阳关,确保曹军难以寸进,那便大功告成,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些旁枝末节。

徐和兵马一路疾行,早已经又累又疲。

确认曹军主力撤离之后,徐和并未贪功冒进,而是让麾下好生休整。

大战还在后头,养‘精’蓄锐才是要紧事!

几乎与此同时,张燕见到了徐庶。

徐庶并未因为张燕的身份轻视于他,言辞间颇有拉拢之意。

黑山军虽有老弱,可是,其中‘精’锐编练一番,足可上阵厮杀。

若能将张燕收入囊中,对李使君,对徐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贤之所以放心北征,就是因为徐庶的存在。

只要徐庶一息尚存,下邳城便稳如泰山!

这是李贤对于徐庶的盲目自信。

“张头领,黑山军在山中如何?”

张燕没有隐瞒,径自说道:“部众太多,粮秣太少,山中即将缺粮”。

徐庶‘露’出个恍然大悟的模样,道:“张头领此番为粮而来?”

“不错”

“李使君不在徐州,不知张头领打算以何物相换?”

张燕一阵迟疑,山中虽然存有些许金银,可是,相对于粮秣的庞大数目,这些金银远远不够。

置换?

这倒是公平公正,可是,张燕却想不出拿什么来置换。

部众在山中常年遭遇围剿,粮秣补给困难,如果这一次远道而来,依旧想不出破解之策,那么,回转之后,肯定会有不少人因为缺粮饿死。

“先生觉得以何物相换较为妥当”

徐庶笑道:“我听说山中有矿,张头领可有消息?”

张燕脸‘色’微变,临来之前,山中匠工确实将发现铁石的蛛丝马迹说与他听。

可是,这消息应该是绝密的,为什么徐庶会知道?

难道有人通风报信?

这时候顾不得多想,张燕只能承认:“实不相瞒,山中有铁石,这个消息我也是不久之前才知晓”。

徐庶不以为意,李贤曾经说的很清楚,太行山中有铁矿,如果有朝一日黑山军求上‘门’来,讨要一些铁矿结个善缘便是。

现在看来,一切都被李贤料中了。

黑山军果然缺粮了,而太行山中真有铁矿,只要消息属实,黑山军便可凭借铁石的生意顺利积累财富,进而壮大实力。

“粮秣五万石如何?”

张燕苦笑道:“五十五石方可平稳人心,否则的话,黑山军只怕要‘乱’了”。

黑山军都是一帮走投无路的穷苦人亦或者罪犯魔头。

有粮秣的时候,他们不介意拼杀劫掠一番,可是,现在粮秣没了,大家要饿肚子了,这时候谁还苦守等待?

等待最是消磨人心。

听得张燕狮子大开口,徐庶也不急躁,而是缓缓地说道:“四十万石,我可以为你在使君面前美言几句,只要拿出铁石,那便置换”。

铁石还没有开采出来!张燕心中腹诽,看模样,没有铁石,只怕对方不会应允。

脑子转悠着诸多念头,张燕嘴里道:“铁石正在开采,只怕数目不多,可是,粮秣却很是紧要,晚到一天,部众便会有人饿死”。

徐庶略一沉‘吟’,道:“既然如此,我便问问李使君”。

话音刚落,便有信使来报,说徐和所部人马已然抵达,李贤李使君三日之后也将动身。

徐庶松了口气,而张燕却有些紧张。

好不容易才说服徐庶,如果换成李贤,一概翻脸不认账的话,那又该如何是好?

张燕抱着侥幸心理,道:“兄长定要美言几句,黑山军定会铭记在心”。

“你且稍安勿躁,答案很快就要揭晓”

张燕又滞留了一阵子,确认不会有任何收获之后便告辞离去了。

人刚走,徐庶就研磨将事情的经过概述了一遍,这是报与李贤知晓的,万万不能错过了。

冀州,邺城,冀州军大败,袁绍战死的消息已经传来。

忠于袁谭的军将、官吏当即宣布,由袁谭继承冀州刺史。

忠于三子袁尚一系的官员受到打压、排挤。

袁绍尚在的时候,凭借个人威压,他才能震住左右,让人不敢小觑。

现在,袁绍一死,袁军马上就有分崩离析的迹象。

先行一步的郭图等人蹿啜袁谭,让他全力以赴备战,等候李贤大军。

可是,一个劲爆的消息陡然传来:袁尚得到了袁绍的遗嘱。

众所周知,袁绍一直颇为宠爱袁尚,正因为如此,袁谭才未能得偿所愿。

现在,袁绍死了,却又留下一道遗嘱。

袁谭闻听之后勃然大怒:“该死,竟然有遗嘱这东西,你们与父亲日夜相处,难道就未曾察觉吗?”

“少主稍安勿躁,主公尚在的时候并未流‘露’遗嘱之事,想来,这事情要么极为隐蔽,要么便是个幌子”

“什么幌子?”

“根本就没有什么遗嘱,如果现在凭空冒出,那么一定有人伪造!”

“是谁?”

“谁的嫌疑最大?”

“袁尚?”毫无疑问,根据遗嘱叙述,袁尚才是有能力继承的第一人选。

“不错,除了袁尚之外,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会不会是李贤?”


状态提示:第591章 勾心斗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