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乱臣贼子>第386章 桥瑁见刘备
说李典麾下俱是新卒,青州军的主力都在北方,徐州老卒数量极少,玄德,你也征战多年,难道还对付不了他们?”

刘备苦笑起来:“元伟莫非以为我在扯谎不成?”

桥瑁不置可否:“陶应纸上谈兵,败了也就败了,可刘玄德你却深谙战阵之道,除非李贤亲至,否则的话,你压根没有败退的理由”。

“元伟兄高看我了,是真是假,你到后军看看伤兵便知道了”,说罢,刘备站起身来,作出一副引路的模样。

桥瑁将信将疑,李典、于禁真的这么厉害?

些许疑‘惑’在见到伤兵之后便彻底消散了。

刘备与陶应合兵之后足有万余人马,若是算上辅兵、民夫,数量在三万开外,然而,桥瑁见到的伤兵营却有一千多人的规模。

两军对阵,若是一方兵马折损的比例在三成左右,那么折损的这一方便会面临崩溃的境地。

桥瑁做梦也没想到刘备军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伤卒,以己度人,受伤的军卒都有这么多,战死沙场的军卒又有多少人?

由此可见,刘备对徐州军的提防也不是没有道理了。

然而,理解归理解,颇有主见的桥瑁却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他是来说服刘备出兵的。

哪怕刘备兵马折损大半,只要他派兵去了合‘肥’,那么桥瑁就算完成了任务,否则的话,袁术定会让桥瑁吃不了兜着走。

秉承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桥瑁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嘴里道:“孙伯符,‘奸’诈小人也,袁使君待其恩重如山,他却恩将仇报,这等无耻行径定会受到天下人唾弃”。

刘备心中腹诽,孙氏与袁术之间的恩恩怨怨很是复杂,当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孙坚作战勇猛,其麾下兵马是唯一一支在正面战场上大胜董卓的军队,后来,酸枣联军土崩瓦解,孙坚孤掌难鸣,郁郁而返。

不久之后孙坚奉袁术之命征讨荆州,刘备麾下黄祖一败再败,孙坚连胜数阵之后,在一次追击的过程中为黄祖部将暗箭‘射’杀。

一代将星陨亡之后,身为孙坚的顶头上司,袁术非但没有厚待其子侄,反而第一时间吞并了孙坚的地盘,将他积攒的钱粮据为己有。

孙策忍辱偷生,好不容易才取得袁术的信赖,凭借昔日孙坚的影响力,孙策在江东实力快速膨胀,甚至连袁术都感到了威胁。

在刘备看来,袁术与孙策之间早晚都会爆发冲突,究竟谁对不起谁,这却是扯不清楚的事情。

不过,当着桥瑁的面,心中所想自然不能宣诸于口,于是,刘备斟酌说辞,嘴里道:“元伟兄此番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你又何必明知故问?使君三次传召,你都置若罔闻,九江郡内文武大员对你很是不满,这一次,我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喔?此言何解?”

“使君应诺过,只要玄德出兵增援,前事种种一笔勾销”

刘备叹了口气,“我若是不能出兵呢?”

“只怕使君第一个对付的人就是你了”,桥瑁图穷匕见,****‘裸’地威胁了起来。

刘备陷入沉思之中,出兵援助,意味着麾下兵马极有可能两面受敌,可若是对袁术的要求置若罔闻,到头来,岂不是会搞臭自己的名声?

李贤在青州已经将孔融之死赖到了刘备身上,这要是再背上一个忘恩负义的罪名,往后还有谁肯投奔刘备?

东汉末年,声望大过天呀!

权衡一番之后,刘备只得应允:“使君有难,我义不容辞,元伟等上一晚,明日与我大军一道开拨,奔赴合‘肥’,如此可好?”

成了!桥瑁大喜:“那自然是极好的,我就说嘛,刘玄德重情重义,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刘备干笑不言。

桥瑁这家伙一开始对刘备晓之以情,等到后来发现感情牌打的没效果之后,又果断采取了恐吓的手段。

别说,刘备这家伙真就吃这一套。

成功达成目标,桥瑁心情极佳。

只要袁、刘联手,区区孙策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酒过三巡之后,刘备忽然来了一句:“哎呀,我却是忘了,陶应麾下还有四千多兵马,我对他们并无统辖权呀”。

桥瑁险些被憋出一口老血,刘备这家伙玩‘阴’招!有话怎么不早说!

“陶应现在何处?”

“正在城中”

“可否将其唤来一叙?”

刘备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正要作答,又听桥瑁说道:“算了,还是免了吧,我亲自去见他”。

毕竟是有求于人,自然要作出一定的姿态。

当然了,如果真正较真起来,无论是刘备还是陶应,他们之所以能够坐拥数千兵马,这都是袁术默认纵容的后果。普天之下,除了袁术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对刘备、陶应如此的人了。

从职务上讲,刘备与桥瑁之间互不同属,桥瑁想去哪里,刘备自然没有干涉的权力。

拜别刘备之后,桥瑁径自入城去寻陶应。

月旬未见,陶应的脸‘色’更见清瘦了,看模样,连番败给李典、于禁,极大地打击了陶应的自信心。

“二公子”

“桥长史”

陶应最落魄的时候,恰恰是桥瑁给了他最多的帮助,因而,此番桥瑁前来,陶应给足了礼数。

寒暄过后,桥瑁直截了当地问道:“刘玄德打算回师合‘肥’,与袁使君合兵一处,二公子做何感想?”

“桥长史以为


状态提示:第386章 桥瑁见刘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