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超能特工>第三一八章 人道

周航知道,当时探监有很多规定和限制,即便是家属和监护人去探监也只能通过玻璃上的一个‘洞’或隔着玻璃‘交’谈,只有莫宁这些访谈的心理专家们例外,可以在房间里和犯人面谈,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人都是重犯!这让莫宁他们的工作环境舒适不少。*哈焙蚍溉吮淮进来的时候还戴着手铐,而周航注意到,莫宁教授遇到这种情况时,会要求狱警解开对方的手铐,以用来获得对方的信任,让他对莫宁硁心扉?

而莫宁在笔记中还记录了自己的一个方式,在访谈开始的时候,犯人们都会问莫宁为什么国安调查部探员要来找他们谈话,然后莫宁首先和他谈论他本人,表示自己对他非常了解,然后再告诉他,自己并不是为了调查某个案件,而是想研究一下他的说法。

当然,莫宁从不直呼他们是“强‘奸’杀人犯”只对他说,想多了解一些他的童年生活和人生经历,并向他保证我们所有的谈话内容都是保密的,不会向其他单位呈报。莫宁认为虽然这是一个小细节,但这是对方最担心也最重视的地方。因为他们很害怕监狱和检察署抓到不利于他的证据。

莫宁还在笔记中说自己很幸运,或许是他的真挚保证打动了他们,他们一般都对莫宁的话深信不疑,当然,莫宁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莫宁会提醒他们只谈自己被起诉的罪行就可以了,可别说出自己犯过的其他罪行来,因为身为联邦探员。一旦对方说出他是某个悬案的凶手,莫宁就必须让他接受进一步调查。

周航有些兴奋,不过这种兴奋是基于自己好像全程见到了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变化的!这是一种成就感的兴奋,一向冷静的周航几乎一目十行的往下看去。不过很快,他将这种兴奋抛之脑后,是的!自己这一次的对手非常强大,当然!这不是指这个人有多么的厉害,会多少种格斗术,而是说,这个人的智慧!因此周航必须将他一向特有的冷静再度调出来,向下看去。并且是逐行看去。

莫宁的笔记写道,巴戈是个“名人”除了莫宁单位的人以外。还有很多人想和巴戈谈谈,他们倒不是想研究这个人,而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记者和作家们去采访巴戈,多半是为了让自己名利双收。但莫宁认为这对杀手们来说有些不厚道,他们成了别人出名的工具。

莫宁还在笔记中写出了当时,电视和广播界的权威那语对巴戈做了次专访,访问中他问巴戈在割人耳朵时有何感觉,这类问题只能让巴戈胡说一通,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让他产生抵触情绪,莫宁写道:“我敢肯定那次访问后,巴戈一定非常反感那语,巴戈一定在心里咒骂:“这个‘混’蛋竟敢耍我,我就和你玩玩!”

莫宁认为访谈到了这种地步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你再也无法获得重要的信息。对那语而言,或许提出这个问题有些好处,因为观众与听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感兴趣,但那语只是满足了观众与听众暂时的兴趣,实际上毫无意义和价值,也为其他同行做了个坏榜样。莫宁这样写道:“访谈的经验告诉我,事先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准备不足,对方可能认为你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我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我是有备而来的,我的访谈绝不是敷衍凑合,对我来说,这也是我能否取得对方信任的关键。举个例子来说,我会事先记住他们故事里的人名和其他事物,这对访谈很有帮助!”

之后莫宁在笔记中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一次巴戈在接受莫宁访谈时说:“当时鲍信带我去见几个毒贩!”

莫宁立刻‘插’嘴道:“是鲍信吗?”

“是的!”他明显非常惊讶,也有些佩服,他知道莫宁是‘精’心准备过的。这样做除了让他不要向自己撒谎外,也可以让他感觉到莫宁对他的重视。

莫宁确信巴戈接受那语访谈时不是闭口不言就是胡说八道,但如果面对一个尊重他的人结果就会不同了,访谈者也能获得一些其他执法人员从不知道的情况。当然,做好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谈话很顺利。

周航在笔记中还发现,除了做好准备外,莫宁还会试图挖掘出这些凶手和其经历中一些积极的内容。比如莫宁后面写着,像巴戈这样的杀手,你很难从他身上发现积极的东西,但莫宁至少能让他感觉到自己还是有价值的,别人都把他看成一无是处,但他可以从莫宁这里获得某种肯定。而莫宁显然成功了,因为他跟着便是记录:巴戈也向自己开始诉苦,说案发的时候他并不在现场,他进监狱完全是被冤枉的,后来他甚至想说服莫宁相信他是无罪的。

巴戈给莫宁打了一个比喻,如果你把底片‘弄’反了,那洗出来的照片就会是颠倒的,他说这个社会就是底片,而他就是这个社会的倒影,他的所作所为只是社会黑暗面的一种投‘射’而已。

最后莫宁教授总结了一下,巴戈之所以成为杀人恶魔,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坎坷的童年。他前面三十二年的人生中,光在少年感化院和监狱里就待了二十年。从十几岁的时候起,到他进入广东的“恶魔岛”监狱服刑,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自由,而且他还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有很多人和巴戈一样,十几岁开始犯罪,三十来岁的时候已经是反社会罪犯中的老手了,他们的罪犯身份会持续到死亡的那一天。蹲监狱的巴戈看来很瘦小,身高一米七十


状态提示:第三一八章 人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