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工坊众人的认同,就算季宣和要放弃,估计工坊众人也都不会同意。

季家工坊众人都是自由身,不过都和季家签了契约。老人青壮年和孩子的契约区别很大,季宣和拟定了不同的契约,老人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契约是由季家养老,那么每个月只根据他们编出的成品总价值给他们发放一定的月例银子,三餐和疾病诊治都由季家包了。第二种契约则是正常的雇佣,该给多少银钱就给多少,其他的季家一概不管。

青壮年则签的都是十年的活契,一种是只付银钱,其他季家什么都不管。一种是在季家上工期间,季家什么都包,只是这么一来,每个月能拿到的工钱就很少了。

孩子则与以上两类人完全不同。季家负责养他们到成年,到时候他们无偿为季家干十年活,当然每个月基本的月例银子会给他们,身无分文可不行,时间久了会闹大矛盾的。

待十年满后,何去何从,由孩子们自行选择。愿意留下最好,季家从不亏待人。不愿意留下也行,强扭的瓜不甜,不用担心季宣和会报复他们,他不是这么小心眼的人。

这些契约是后来才拟定的,最开始,季家工坊也等于无偿照顾他们,后来人多了,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消耗,何况季家并不是家大业大,负担不起庞大的开销,订立契约不过是顺势而为。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没得选择,要么不进季家工坊,只要进了就得签唯一的契约。

而老人和青壮年都是有选择的,多了没有,至少也是二选一。最早一批季家工坊人都是乞丐,他们遍尝生活的艰辛,毫不犹豫就选了依附季家,能保障他们正常生活的契约。后来人也是很明智的都如此选择,毕竟能进季家工坊的不是乞丐,就是流浪汉,无家无室的,一个人很难存活下来,和工坊众人生活在一起,不仅热闹,还很有安全感。

季家工坊青壮年不多,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编织手工艺品正合适他们。三年下来,工坊人员不少,第二进院落已住了大半,看起来倒是充满了人气。

白天众人都集中在几间有地暖的房屋内上工学习,晚上则各回各房,劳累一天,躺在暖暖的炕上,浑身舒泰,这日子跟以前简直不能比。

能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过,谁都不想再回到从前,露宿街头,三餐不继。想想那时的生活,工坊众人不由打了个寒颤。

别看季家工坊不是老就是少,人多负担大,季家却没在这上面赔钱,反而是盈利的,并且盈余一年比一年多。到现在,收益已经快赶上季家两个铺子。

看过季家工坊,季宣和同邵云辰又查看了云记杂货铺和云记布庄。因货源都很普通,两家铺子收益自也不会有多好。季宣和对此并没什么不满,两家铺子定位就是如此,想赚出花来,本就不大可能。

不过,比起同档次的店铺来说,季家这两个铺子还是要高出一筹的。季宣和是西林县知县,带来的隐形好处并不是没有,店铺生意比别家红火一些很容易理解。

“宣和,铺子什么的都还好说,田庄我们再买一个吧。那两个小田庄已经不够季家众人吃喝,这两年要不是有西山庄子分到的粮食供应和杨家埠庄子运送过来的粮食,估计咱们家就得买粮食吃了。”邵云辰最关心的还是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只有粮食充足,做起事来才不用有所顾忌。如今杨家埠粮食可能断供,他不得不为以后考虑。

“嗯,买个大一些的。家里银子不少,之前只是没想过要在这里安家,置办的田铺也就只够一家人吃喝。现在情况变了,再买一个田庄就非常有必要。”季宣和也甚是赞同。古代吗,没有粮食在手,就没有多少底气,估计一遇上灾年,就得忍饥挨饿。当然,季家有钱,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但粮食还是越多越好。


状态提示:58|3.2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