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时空之门1619>496.第496章 、大结局:火星上的对话
贸易关系的荷兰人,他们对于中华帝国的态度都非常的理性。

他们无论从文件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觉得有着科幻世界一样的工业水平,有着无数的铁路,无数的工厂,无数的国民,无数的军队,无数的财富;装备了他们无法理解的铁甲舰、大炮、机枪、步枪、飞艇甚至双翼飞机的中华帝国,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都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世界的领袖,都理所当然的应该占有地图上标示的那么广阔的国土。

中国不关心世界。甚至可以说,中国没有必要关心世界。因为中国就是世界。

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是最文明的人。这不仅是中华帝国国民们的想法,也是开始全面的了解和知道了中华帝国的实际情况的那些现在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以及马上就要间接的通过他们的欧洲老乡和前往欧洲展开贸易的大规模中华帝国的船队了解到实际情况的所有西方人的共识。

不过,荷兰人的到来,特别是完成了外交谈判,快速的和中华帝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和中华帝国建立起全面贸易伙伴关系的荷兰人的到来,确实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荷兰人是运输能力非常强大(对于西方世界来说的)的,以商业和贸易而称霸欧洲的国家。

它不像后来的英国那样醉心于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但是它确有着比现在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都要比英国强大的多的远洋贸易能力。

一万五千多条商船可不是开玩笑的。毕竟中华帝国的先进远洋轮船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几万艘。

所以,有着强大运输能力和完善的商业体系的荷兰人,与正在遭遇产品过剩的中华帝国一拍即合。

因为有着强大工业生产能力的中华帝国生产的一切产品,不管是农业产品还是工业产品,不管是普通饮料还是工业机械,从最基本的粮食到最高端的蒸汽轮船,任何一种商品,都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同类产品更优质也更廉价。

所以,当和中华帝国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的联省共和国的商船蜂拥而至,然后运载着巨量的中华帝国的产品回到欧洲之后,巨大的连锁反应就发生了。

后世的第三世界的史学家,特别是一些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学习了先进的知识后,回到了本国的“有识之士”们都认为:十七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和东方世界的统治者中华帝国的结合,对于整个欧洲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

巨量的极端廉价,极端优质的工农业产品,小到手绢丝帕,大到火炮轮船等等涵盖了所有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存在的中华帝国的产品,全灭摧毁了刚刚萌芽的欧洲各国的工业和正处于全面衰退状态的农业。

一方面,因为在中国养病和修养,之后又在中华帝国进行了全面考察的荷兰思想家范·德佩尔回到欧洲后,通过他的书籍对中华帝国进行了热情的宣传,让大量对科学和文明有着执着和狂热的追求的欧洲知识分子全都流失到了中华帝国,使得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被打断。

另一方面,因为中华帝国的工农业产品(农产品这一点没什么好质疑的,要知道英国人在十七世纪在印度的殖民地种植粮食运回国后还能赚取巨大的利润呢。)彻底的击溃了正处于艰难发展和恢复的欧洲各国的工农业,所以失业的城市贫民和农民们,开始在绝望中对正在转变成各种买办的欧洲各国统治阶级发起了全面的反抗,使得刚刚有些恢复平静的欧洲,陷入长达两个世纪的全面混乱之中。

特别是,当时已经蜕变成帝国主义者的当时的中华帝国的领导层,对于欧洲各国采取了不坏好意的政策,不停的挑动欧洲各国相互战争。

甚至到了十七世纪末期,中华帝国更是直接扶持了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等国组成联盟,反复的和英国和法国等国组成的联盟进行战争,一方面吸干了欧洲各国所有的财富,另一方面,毁灭了几千万的欧洲人口。

这才使得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完成了四次工业革命的中国,已经开始对外太空进行深度开发的时候,欧洲各国还处于原始的蒸汽动力时代,各国人口的总数还不到一亿人,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人力基础条件都无法满足的可悲情况出现。

先进、系统、完善,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的科学研究体系;公平、合理、全面,能够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国家管理体系;不间断的发展,飞跃式的提升的生产力;不停的创新,全方位的自我革命的生产关系;在当了不到十年的中华帝国皇帝,等到新一代接受了全面的工业化教育的新中国人成长起来之后就废除了帝国体系,建立起共和国模式的王书辉的努力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全部被完成了。

王书辉到底活了多少岁?

工业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影影焯焯的神秘传说里说的那些,每到中国出现危机和灾难,每当中国出现了挫折和困难,一个永远穿着灰白色制服,满头白发,永远保持着年轻面容的好像王书辉的人,就会带着新的办法和方案出现,然后力王狂澜的“谣言”,是不是真的?

工业革命早期时代,中国那个传说中的西山基地里,是不是真的有着一个可以解决一切科学和文化发展的所有难题的高维度宇宙送来的超级智能体?

第一


状态提示:496.第496章 、大结局:火星上的对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