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不把这些钱财用来军队开支呢?这也有关羽的考量,现在关羽不似之前了,已经是双重身份的人了,既掌兵权又是丞相,这丞相是主管政务的,什么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外交、朝廷内外事务全部主管,自然也要管财政,所以说现在关羽有权利掌管国库了,当然也掌管社稷的收支,不仅仅是军队了,所以这些财富关羽可以随便支配,没必要单独充当军费了,所以全部纳入国库。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在为钱财发紧困扰的关羽这下轻松了太多,有句话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个领导人没有钱财支配国家社稷还怎么运转?没法过日子!关羽自从担当一把手之后一直把钱财作为头等大事来考虑,这次在通过人事任免之后他便要着手研究财政问题,没想道来了个意外收获,简直就是一份大礼!财政的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不过关羽不会就此罢休,他还要按照既定的方针继续增加财政收入,因为以后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
关羽担当丞相之后第三件要办的事情就是着力发展生产,尤其是着力发展农业和水利,夯实一些城防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同样是在西征的时候他考虑过的,而且酝酿了几条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这同样是取信于民的一条重要政策,关羽决定一年内免除各种赋税和徭役,给农民休养生息的机会,一年内不用交粮了还不用服徭役,这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汉末以来征战不断,加上天灾人祸百姓苦不堪言,关羽上台之后居然不要税了,这样的主子谁不拥护啊?虽然对于农民予以免除了税赋,但对于大地主和大财主却不再免除之列,相反还要加增税赋来支持日益严峻的财政,大地主和大财主们自然对于关羽这个主子不买账,不过又拿关羽有什么办法呢?他兵权在握,别说要钱了就是全部清剿也不是不可能,前番董卓就这样干过,相比较董卓而言关羽还算是仁慈了,这样一来地主们对于关羽也不至于特别反感。
在稳定了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关羽还决心努力发展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这一年他避免各种战事,拨开各种纷繁复杂的局面,着力发展农业,寓军于民实行屯田,这一年他的部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种植农作物,试想这20万人的队伍全部投入农业生产,一年的口粮基本上有了保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么,粮食是军队的依靠,有了粮食储备方能后顾无忧,每一场战争都需要充足的粮食来保证,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同样离不开粮食,要获得粮食除了购买之外就是自己动手生产,作为士兵努力做到自给自足确实不容易,关羽需要派出农业上的行家里手来督导这件事情,除此之外关羽还要投资发展一些水利工程,来促进农业生产。
这三件事情是他担当了丞相急需解决的事情,有了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接下来就是执行了,要不折不扣的加以解决,有句话讲到“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事在人为么!事情能不能去办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再好的方针政策也得靠人来执行,换作这个时代是一个道理,关羽要办成这些事情就得有一群得力的干将,好在关羽一直就十分重视这个事情,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忘挖掘人才,考虑到未来要做的事情,他在西征的时候就破格提拔了一些人才,并且将他们充实到各个领导岗位,为未来办好这几件事情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对于未来关羽充满了信心,他再构建一个大的宏图,如果这些事情真的做好了,不但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而且凝聚了人心,为未来争霸提供了坚强保障,这也是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的内在原因,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表现在武功方面更重要的是文治,这是一个国家强大发展的内生动力,关羽这个领导人绝对是个有着战略眼光的领袖,他深刻的洞察到了这一点,这也许就是他未来能够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关羽坚信这三把火要是点燃起来,他这个丞相可以说也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与历史上其他丞相和改革者不同,关羽这个丞相乃是坐拥强大兵权的改革者,有了强大的兵权作为保证,这就为他改革增添了很多成功的因素,也让他的改革更加的得心应手,因为反对者对于坐拥强大兵权的关羽面前实在是无能为力,即便是反对也是无济于事,只能听之任之,面对改革却也是无可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