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科幻未来>红警之回归祖国>第一百四十四章 记者招待会

戴笠无奈的一笑道:“我们没想到文军长这么年轻,而且还是这样一幅脾气,这在大陆若是换成别人恐怕委座就要恼火了,但是换成你文平,我想委座一定会同意的!”白崇禧也点了点头道:“小老弟,我们戎马半辈子连场血战也是枪林弹雨里拼杀出来的,才走到如今的地步,你现在是年轻、位高、显赫,所以该低调就要低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今天这件事我也支持你,咱们带兵打仗靠的是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如一人,人心散了队伍自然不好带,委座会理解你的。”

文平去机要室发报,白崇禧与戴笠、高树勋三人站在文平的指挥部的沙盘的地图前,望着敌我双方最后交战一步步的沙盘显示,也都是心惊胆战,日军攻击的程度显然出乎了他们的预料之外,尤其是水纳与伊计两座主峰高地几乎成了日中两军的绞肉机,被固定在两座主峰高地上的营级番号竟然有近十个之多,新编一营、二营,这些部队明显都是用补充部队临时组建起来的。

白崇禧用手敲了下沙盘感慨道:“莫道人家幸运,这是血肉搏杀意志与钢铁的碰撞啊!”

蒋介石与八路军代表叶剑英抵达琉球的时候,英雄军二师的残部正在打扫战场,一具具的将士遗骸被收敛起来,包括文平在内的全部高级军官都参加了行动,在庆良间血战期间,蒋介石连续三次给当时的志愿军征兵处补充战伤归队的老兵和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以及刚刚毕业的学员,另外蒋介石还在国内掀起了知识青年从军的热潮。

借助着英雄第一军固守庆良间十七天歼敌近五万的辉煌战果,蒋介石想组建一支真正的御林军钢铁班底,于是之前组建的新一师番号更改加上了青年军新一军!

各国随行的记者团一直认为国民政府方面是在吹牛,怎么可能歼灭日军四五万,恐怕连二万人都要难,但是当二十国联合记者团的二百多名记者抵达庆良间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真的估计少了,日军在这里失少伤亡了四万五千人到五万人。

而且这些天志愿军干了一件让日本人深恶痛觉的事情,就是将日军的所有坟墓全部挖了一遍,连同那些残破的武器都摆放在日军的尸体旁边,结果十几里的尸体摆得漫山遍野都是,其场面无比的壮观,二万多顶残破或者被丢弃的日军钢盔也是日军伤亡的佐证。

趁着记者会尚未召开之前,蒋介石在庆良间的临时指挥部内,说是指挥部,实际就是被日军轰炸炸成了一片废墟的原日军礼堂,但是还好有四面墙在,收拾了一下用帆布遮挡了一下就成了记者会的发布现场。

可以说自七七事变以来,今天是蒋介石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天,因为只隔不足四百海里的日本天皇为了庆良间的战败发布了“己罪诏书”!说白了就是裕仁天皇将军部的过失中的一部分揽到了自己身上,毕竟德国战败日本也是面临本土不保的局面,所以裕仁即便身为天皇也不敢过分的责难苛责军部,所以才有了这出苦情戏,日本人苦情,蒋介石自然眉飞色舞,对于文平违令收敛战场一事蒋介石根本未多加批评训斥,毕竟日军尸体更多,而且展示当做证据的东西几乎数不胜数,不必如同以往一般费尽心机寻找,实在不行用自己部队所装备的日械冒充顶替一下。

对于缴获的日军所部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的联队旗,蒋介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玩意的珍贵难得之处留学过日本的蒋介石自然清楚,日军的步兵、骑兵联队在非重大节日活动的时候,很多都是以流苏替代,蒋介石本人也是第一次所见日军的联队旗,上面用金属丝线绣着的帝国陆军步兵第三十六联队一行字让蒋介石非常满意。

满脸春风的蒋介石在招呼文平落座后,望着文平一连道了三声好,然后长长的呼了口气道:“南京失守、武汉失守,桂阳失守国际上很多国家都认为我们华夏要亡国了,包括我们国家内部的很多人都这样以为,汪逆甚至为此叛国沦为汉奸之流,收复领土的意义极其重大,国难当头我们需要你这样的青年典范和楷模,我已经决定正式拟定组建华夏远征军海外战区,华夏远征军海外战区志愿军团的军团长就由你担任,所辖志愿第一军即英雄师、志愿第二军、装甲步兵师、其他编制以原有其部队官兵补入青年学生由你自行组建。我要你的远征志愿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职业军团,做到军人不干政,军官不贪财,当兵的不惜命,一心为国,成功成仁!”

文平一听蒋介石所言顿时目瞪口呆,历史怎么又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历史上远征军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末期所建立的一支政治性很强的军队,可以说是国民党最后一次“党军”的尝试,其实国府1938年就开始大规模号召知识青年从军,为了补充特种兵部队,如汽车团、炮兵团等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兵种。

直到1944年为应付当时的局势,蒋介石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大规模从军,并成立专责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亲自担任主任委员,党、团、军、政各方面负责人及各大学校长、社会名流等担任委员。

蒋介石对于此番庆良间血战之战果非常高兴,毕竟连同大陆内长沙、贵州一线与日军交火击毙日军超过五万余人,那么对外说日军伤亡十万余人似乎相比以前还是保守了很多,正常毙敌二千都要喊歼敌数万,也难得日本人这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四章 记者招待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