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娱乐讯,华纳兄弟日前正式宣布,杜克?罗森伯格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完结篇将于明年五月份第一个周末上映,影片分为普通2d、3d和imax3d三个不同版本,目前影片仍未最终确定片名,开机时间也没有明确。”
剧组才刚刚成立,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具体的工作暂时由查尔斯?罗文和安娜?普林茨负责,杜克还在对剧本进行必要的修改。
这个剧本的大纲和设定是他十年前完成的,公爵工作室的编审组也早早依照大纲完成了剧本的编写,由于三部曲一脉相承,基本保持了原本的面貌。
但时间在变,环境在变,杜克的目光和审美也在随着改变。
十年前的这个剧本,在他看来已经不能满足于这部终章的需要了。
《蝙蝠侠》三部曲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电影,却远远没有脱离超级英雄影片的范畴,此类电影无非打来打去,杜克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打。
所有电影的做法,都是制造个矛盾,丢给观众,让观众不由自主的站在矛的一边或盾的一边,自然而然被影片牵着鼻子走,导演给他看什么都乐意。
制造矛盾的水平,决定着电影吸引观众的水平。
世间矛盾,有三大层次:最高层次,理念的矛盾;中间层次,人的矛盾;最低层次,物的矛盾。
比如说前两部中,蝙蝠侠与小丑、双面人、影武者联盟的矛盾,就是理念的矛盾。
而在这个完成的剧本中,蝙蝠侠与贝恩的矛盾,是人的矛盾;蝙蝠侠与核弹的矛盾。是物的矛盾。
纵观超级英雄电影,如何摆平这三者的矛盾,耗尽编导们的脑汁。
最常见的模式,是在不断处理物的矛盾的同时,英雄与坏人之间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和消解,最后靠理念的矛盾进行主题的升华。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基本就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放在《阿凡达》,就是先阻止强拆,再杀了上校,最后选择做个纳威人。
放在《终结者2》,就是先炸了研究中心,再搞定t1000,最后t800自我牺牲。
《黑暗骑士》的卓尔不群。就是因为通篇打破了矛盾设计的常见手法,在所有尽可能的矛盾点上都套上理念矛盾,最后的双船博弈大高潮,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不是因为有人在尝试拆炸弹。而是因为随时会有一方按按钮。
而且这部电影里有五大阵营,“蝙蝠侠,哈维?丹特,小丑。黑帮,市民”。每个阵营都很有立场、有观点、有作为。
如今这个剧本里根本没有堪称阵营的东西存在,黑帮被消灭了,市民只是单纯的围观和尾随,警方全程是摆设。半路杀出来个美国军方在打酱油……
为什么没有市民质疑贝恩的统治?《复仇者联盟》里都有人选择在洛基面前不跪,吉姆?戈登的信念一下就完了吗?为什么没有市民猜测谁手中有核弹按钮?蝙蝠侠的“不杀”大旗到底为结局贡献了多大作用?
这些都是杜克需要考虑的。
当然,这些都是为影片的趣味性和惊险刺激服务的,只是增加这方面的必要元素,而不是影片本身真正要实现的目的。
否则,《黑暗骑士崛起》就不是一部暑期档商业片,而是一部彻底小众化的黑帮文艺片了。
从一开始,杜克就下定决心让《黑暗骑士崛起》具备所有必要的惊险刺激和趣味性,这些都是一部暑期档大片必不可少的元素。
动作场面宏大,故事情节饱满,人物性格都很鲜明,所有构成一部精彩大戏的要素都掌控得非常到位,缺一不可。
在《开战时刻》中,观众可以看到年轻的布鲁斯?韦恩身上的悲剧色彩和他的痛苦,并由此产生的愤怒,他觉得无助、无奈,他在寻找一条出路,想找到他自己,想知道自己能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然后就是《黑暗骑士》,他找到了那条出路,他变得自信成熟,他做着自己想象中最有意义的人生大事,并因此坚定不移。
现在,八年的时间过去了,他生命中唯一让他觉得有意义的事突然不存在了,直到他被迫再次迎接新的挑战,无论是哥谭市和自己面临的又一次致命威胁。”
构成这次威胁的人,就是毁灭者贝恩,他终日带着面具,肆意妄为的毁灭着蝙蝠侠守护的哥谭市,被蝙蝠侠打败了的稻草人是个疯子,小丑是个无政府主义者。
“而贝恩无论从心智还是他的行为来看,都是个极端的恐怖分子,”
华纳制片厂的试镜室里,身材魁梧的道恩?强森脱掉面具,对杜克说着自己的理解,“他外表看上去就很吓人,而且他绝顶聪明,高智商的敌人是最危险的。”
在决定塑造蝙蝠侠的下一个宿敌时,杜克就清楚的知道这个人物必须和小丑彻底区分开,必须是个强劲的对手。
布鲁斯?韦恩作为蝙蝠侠的体貌特征,在故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前两部影片中,从没有人就此挑战过蝙蝠侠。
这次,杜克很想给蝙蝠侠一个从体态上就势均力敌甚至具备压倒性优势的对手,心智上更是难分胜负,贝恩是个生猛的人物,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有了这么一个体态和气势上的结合,可以让他成为一个更难以抵御的敌人。
论及演技,道恩?强森就是个渣渣,但整部影片中贝恩都带着面具,即便饰演他的演员演技再出色,也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
反观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