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绝品玉牌>我们的信仰去哪里了

我们的信仰去哪里了

我们的信仰哪里去了

纵观这近十年来,我们大批的网络作家都在写玄幻类的小说,很多出类拨萃的玄幻文出现在网络文坛上。接着大量脱离现实的重生文、种田文、穿越文、异能文充斥网络文坛。现实主义的文章从此绝迹。这种现象其实值得我们思考。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三:一是我们的古代神话缺失,新一代的读者渴望补全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膜拜中缺少的环节。二是长期占据中国思想领域的儒道思想被不断的批评,清算和反省,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力量去振奋思想。三是新一代的读者身陷现实的残酷,没有一种信仰能够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因为这三个因素导致以东方玄幻为基础的玄幻类小说大行其道,逐渐演变到重生类、种田文、异能类甚至暧昧文。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核心是什么?是信仰的缺失,即没有远古神灵可以膜拜,也没有一种宗教类的精神支柱可以依昄,更没有现实的信仰可以让接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是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属于中国特色的古代神话吗?答案是有的,但是大量的神话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看到的只是只爪片鳞,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近现代几位大神和众多学者都曾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论是茅盾、胡适还是鲁迅,他们都认为中国古代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区域是产生了大量伟大的神话的,不过因为很早进入了(也就是先进的文明社会)农业社会,所以中国神话不象西方那样有长期的社会土壤来让他们孕育、滋养、传唱和传承。我的见解是,农业社会的本质是拥有土地,所有的产出都是自己的播种,耕耘以及收获,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中国人的承受能力,抗灾能力和恢复能力都远远高于其他古代文明。所以神话被僵化了,边缘化了,历史化了,被有选择的文字化了。失去了出现宏大史诗的契机。失去了出现大量游吟诗人的群众基础。也失去了统治阶层的可依赖性,可利用性,和主动传播的可能性。所以神话就变得可有可无,不再能够蛊惑人心,自然那些英雄人物也失去了光芒,退化成摇篮里的故事人物了。

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会出现以宙斯、维纳斯、雷神之类的神话体系人物作为主角的影视文化作品,而中国则不然,这些神话人物不能让人们产生膜拜和尊崇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传唱他们太久太久了。

所以现代青年有一个潜在的需求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伟大的远古英雄可以神化呢?包括孙悟空也是明清以来这种需求的一种体现。木有大神,那弄个小神出来先。

大量的作者可能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编个强大的猪脚来毁天灭神,难道是因为读者喜欢看?是的,表面是这样,其实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独立的,潜藏的,民族性的神话英雄的模糊影子,玄幻文的作者真是不经意间弥补了这个缺憾,所以流行起来了。

我们的信仰哪里去了

各民族的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着,是”神们的行事”,但这些“神们”不是品控出现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必然的产物。根据(andreuion,p.48-52)所述,原始人的心理,主要六种特点:一为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与人类一般;此即所谓泛灵论(ani)。

二为魔术(巫术)的迷信,以为人可以变成兽,兽也可以变成人,风雨雷电晦冥都可以用魔术(巫术)来招致。

三为相信人死后魂离躯壳,仍有知觉,且存在于另一世界。

四为相信鬼可以附于有生或者无生的物类,甚至可以变化为其他的物类。

五为相信人类本可以不死,是诸多的原因造成死亡。

六为对自然现象和非意愿的生死睡梦产生好奇感,希望得到答案。

所以在这六种心理特性的援引下,原始人的思想产生了各种解答,所谓智者间的交流互相印证,产生了种种荒诞的故事以代合理的解释,并让自己和周围人深信不疑,此即神话。

中国最伟大的神话莫过于《山海经》所有基于中国背景的玄幻都脱离不了山海经的影响。那么山海经为什么不能成为黄河流域为主体的中国神话史诗呢?象《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之类的。鲁迅先生认为是黄河流域过早进入农业化,以及孔子的出现,奠定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用主义政治思想,不言鬼神。胡适先生也认为因为温带文明的缘故,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人是一个朴实不富于想象力的民族,只产生了诸如《大雅》之《生民》,《商颂》之《玄鸟》之类的短文更像是故事、祭祀歌、风谣,而不是长篇故事诗。等南方民族融入之后才有《离骚》一些神的色彩。象大洪水、大灾难之类神话话题,中国其实不缺乏的。但是没有北欧神话那样的恢弘,只是一些片段,诸如共工撞断不周山,女娲补天之类,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大篇幅的详细的神话体系。盘古开天辟地这样的大场景也不过是一个开篇,盘古的形象极其不完整。

我们历代的政权都不崇尚这些神话人物,因为在儒家的思想里天子是天的儿子,皇帝替代了神的位置,道家的玉皇大帝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道家可以说是最早的君主立宪制的学派。接着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维,对皇帝洗


状态提示:我们的信仰去哪里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