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行者玄奘>第十六章 进入乌仗那国
有一千四百多所,僧侣一万八千多人,作为都城的瞢揭厘,更是处处显示出佛的光辉。

可惜现在没那么多了,多数伽蓝都已荒废、萧条,僧徒数量倒是还有上千,比犍陀逻国要强多了,但是这些僧人也只是喜欢诵读经文,却不深究含义。

既然提到国家之事,出于好奇,国王又问起玄奘的故乡。

玄奘向国王简单介绍了大唐的文化和信仰,特别提到佛法在东土方兴未艾的景象,国王不由得心生景仰,感叹道:“想不到东土竟是这样一个好地方,本王欲待派使臣前去修好,怎奈路途遥远,中间又隔着大雪山,怕是难以到达啊。”

说到这里,国王目光中的向往之情变成了深深的遗憾。

玄奘笑道:“贫僧便是东土之人,不也翻越大雪山到达这里了吗?”

国王道:“法师是蒙佛护佑的圣贤,我等凡夫哪里能比?又或许从东土到这里容易些,从这里到东土更难,也未可知。”

玄奘摇头道:“大王有所不知,其实乌仗那国与我国渊缘甚深,从这里去往汉地的人,要比从汉地来这里的人还要多些。”

“是吗?”国王有些不信地说道,“本王怎么没有听到过类似的传说呢?”

“写在纸上的记载要比传说更可信,保存得也更久,”玄奘道,“我们汉地就有这样的记载,早在数百年前的芨多王朝,就有乌仗那国的高僧昙摩罗,携带佛陀的真身舍利和经卷,到汉地传法。”

“昙摩罗……”国王喃喃自语,他确实从未听到过此人的名字。

玄奘并不觉得国王的反应有什么奇怪的,印度的高僧大都怀有一种理想主义,僧侣们携带经本四处传教,并不需要经过国王的准许。再加上印度很多国家都无史官,历史故事靠口口相传来维系,是名副其实的“传着说”,像这种出外传法之事,相隔百年之后,自然是无人得知了。

“芨多王朝的事情,本王确实所知不多,”国王叹道,“法师能给我讲讲吗?”

“当然可以,”玄奘道,“昙摩罗尊者到达东土时,那里正处于南北朝的战乱时期。尊者天资聪颖,智慧过人,他到达中原之后,很快就通晓了汉语,并在都城洛阳按照乌仗那的风格兴建了一座法云寺,京都的僧俗都到他那里,请他传授佛法。”

国王很是惊讶:“想不到乌仗那国还有这样的人物!这位昙摩罗尊者想必是唯一翻越大雪山进入汉地的乌仗那人了吧?”

“并非如此,”玄奘道,“北齐时,还有一位那连耶舍大师,也是从乌仗那国翻越葱岭进入中原,受到齐宣王的礼遇。周武灭佛时,耶舍大师隐于山野潜心修行,隋朝立国后,又被隋文帝迎请出山,大师一生共译出十三部七十多卷经书,玄奘幼时还曾读过他翻译的经书。”

听了这话,国王颇感意外,忍不住问道:“依法师之言,乌仗那国一直有高僧去东土传法,本王竟丝毫不知。只是这大雪山终归是天险,如何阻挡不住沙门?”

玄奘道:“大雪山确实不易通过,另外,雪山以北还有沙漠,同样是死亡之地。但无论是雪山还是沙漠,都有商道可以通行。玄奘一路之上遇到过很多商队,他们常年行走在那条道路上,来来往往,已经非常熟悉。大王,玄奘只是一介沙门,缺乏同伴和向导,又因偷渡出国,绕了许多冤枉路,尚且来到这里。若是国王派遣,成群结队,选对路径,则走起来应该更有把握。”

“原来如此,”国王松了一口气,“法师所言甚合我意,本王这就修书遣使,前去拜谒大唐皇帝,以修两国之好。”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大王此举功德无量。设若遣使前去,大唐皇帝定会以礼相待。”

在瞢揭厘城作了短暂停留后,玄奘便开始参礼附近的佛迹,他先是去了圆觉提到的阿波逻罗龙泉,原来这里竟是苏婆伐窣堵河的源头,河水从此流向西南的山谷,春夏寒冷,波涛飞腾如雪,在阳光下映出五色彩虹。

这里的山岩高竣险要,山谷曲折迂回,各种花果覆盖山涧,藤萝攀满山崖,风景极为优美。

顺河而下三十多里,果然看到一块平整的大石,仿佛人工制成的卧榻,这便是如来洗衣石,石上的袈裟纹样清晰可辨,犹如雕刻出来的一般。

南行四五十里,来到位于大山之中的摩诃伐那伽蓝,寺中常住引他们上殿散花礼佛,又带他们去殿后瞻仰佛说法后留下的足印,还为他们讲述了其它传说——

“这座伽蓝不仅是佛陀当年说法的地方,更有别的甚深因缘。昔日如来便在此处修炼布施般若波罗蜜。”

听了这话,玄奘立即问道:“萨缚达王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吗?”

“正是,”那僧人显得很高兴,“看来法师是知道这个故事了。”

玄奘当然知道,那是《本生经》里提到过的一个故事——在某一世,佛陀号萨缚达王,意为“一切施与”,有一次,他为了逃避敌人,弃国潜行来到异地。途中遇到了很多穷人和修行者,他不顾自己正处于逃亡之中,将身上携带的钱财全部布施出去,等他到达乌仗那国的时候,已经一无所有。这时,一个贫穷的婆罗门走过来向他乞讨,萨缚达王无以为施,就对那个婆罗门说:“我就是萨缚达王,你把我捆起来送到我的敌人那里去吧,这样你就可以得到赏赐,算作我对你的布施。”

圆觉自进入寺中,就开始到处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进入乌仗那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