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华夏之剑>第92章 远洋归来
公”。

“夏王,为何对这远洋之事如此重视?甚于行军作战?”。刘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自己边上,看着这场面,悠悠说道。

欧阳轩赶紧起身施礼道:“陛下有所不知,此行可为划时代之意。红薯种植可养千万人口,有橡胶则可得无双利器”。说完转身,让礼仪官继续进行欢迎仪式。近千名船员坐上了六马拉的大红四轮马车,缓缓驶向夏谷城。

回到城里,又是一番挂花游街,大摆筵席。全城各族百姓、官员尽皆沉浸在欢庆的氛围内,在城市夏王宫门前广场上进行了的千家宴,由夏王出资购买食材,调料,交由各家烹制,然后与广场上大排筵席。以家为单位围坐一桌,开怀畅饮。相互间品尝着各家独特的烹饪技巧,汉人最喜欢的是匈奴人的手抓羊肉和烤全羊,而匈奴人又非常喜欢麻辣鲜香的汉室菜肴。台上欧阳轩一家、诸位跟随欧阳轩一路走来的老人、还有就是不停赞叹盛世欢歌的刘启和薄后。欧阳轩的亲兵临时做起了服务员的工作,穿梭于人群桌椅间,负责端茶送水。掌灯时分,数百个白炽灯同时点亮,广场上亮如白昼,宴至高潮时,汉人、匈奴人、羌人、肃慎人、鲜卑人、夫余人都拿出了最好的歌舞,与台上演绎。匈奴人的粗犷、羌人的妩媚,肃慎人的莺歌燕舞、夫余人的狂放发挥的淋漓尽致。

宴会到黎明时分方才结束,普通百姓可能不知道欧阳轩因何而庆祝,但是国家有高兴的事,他们自然也跟着高兴,就单单一个国名就认同了他们的存在感,同是夏商之民,在汉地被排贬,在夏国却是主体之民,同汉人地位相当,如何不让他们认同,这一点有点类似党项族和鲜卑族。只是为了一次远洋归来的庆祝,后来成了夏谷城一种风俗,一直延续了千年。

lùn_gōng行赏这是欧阳轩一贯风格,全部船员和造船工匠都得到了自己的丰厚奖励。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行业的研发积极性。

随着橡胶等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夏谷诸城,在马凝的安排下,各工厂按照要求开始了新一轮的生产。无论是武器还是民用物资都有了质的飞跃,车轮再也不是硬邦邦的木轮,而是用上了钢骨架的轮胎。自行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橡胶的应用,一些新型的行业悄然诞生。第二批远洋船队十艘万吨货轮和船员在赵洋等老人的带领下在辽东港整装出发,这一次出行带了千名武装到牙齿的军卒和勘探专家,还有欧阳轩划定的黄金产地地图。由于过了种植季节,所带来的种子只能暂时在温室内培养驯化。

秋季刚过,渤海郡传来消息,大水如期而至,而且很大,由于天官的提醒,马凝采用有经验的农夫的意见,用挖塘泄洪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洪水的泛滥,也为冬季土壤保墒带来了有效的水源。洪水带来的富氧化的淤泥也很好的得到了利用。刘启看着奏报用一种贪婪的目光看着堂中站立的夏国诸臣。不停地对身边的欧阳轩磨叨,“为何汉室不能有此能人?怎么都跑到这塞外荒凉之地为汝效命?天不助我汉室也”。欧阳轩也没理会发神经的刘启,而是接着听司农令汇报。夏国这边自是受灾很轻,轻到可以忽略的地步,但是汉室山东等地,则是一片汪洋,死伤者无数,初步估算约有百万人受灾。汉庭救应不及,饥死者盈十万余,无奈,汉庭君上已下诏移山东之民往河东、天水、北地等郡。历史上汉武帝洪灾移民填塞的情况如期上演,只是原本的朔方郡变成了天水、河东、北地郡。

刘启听着灾难面前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和结果,脸色越发难看。如果是在汉庭极有可能会发火,但这里是夏国,民不认汉皇,只认夏王。只得忍气吞声,看着人才济济的夏国跳跃式的发展,刘启多的是嫉妒和悔恨。在这里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看到了太多大汉所没有的东西,但以前都曾是大汉的。等朝会散去,刘启郁闷的走在回住处的路上,无意中他居然看到了数名光头穿黄麻袍者,说着一种他听不懂的语言,很是好奇,找来服侍自己的亲兵,询问道:“这些人是何人?”。“回陛下,此为佛道僧人,乃主公与西方天竺国拜求而来,传扬佛法。另主公曾言书请汉地黄老传人传黄老之学,被以未化之民不足传道而拒。现今夏国仅有天竺佛道、墨家、法家再此言传身教,开化民众,教民与礼信文字。主公曾请司马长卿与大学教授诗赋,也因苦寒而作罢”。

“汝可知为何要请这些道学之士教化民众?”。“主公常言,若人跑得太快了,灵魂会跟不上,从而失了德信。社会之事若发展太速,灵魂若跟不上,则民会失去德信节。在下尚不能完全解其意。但夏国无论是商贾还是民众、官员皆以佛道为基,德信为根,律法为纲。佛道讲的因果循环之报深入夏国民之根髓”。“哦,速带我去见夏王”。“诺!”


状态提示:第92章 远洋归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