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华夏之剑>第102章 山谷歼敌

进了山谷,欧阳轩打马登上北侧的山梁,执剑立马。别克和古丽不知道什么时候甩开看管它们的仆役,适时的蹲坐在旁边,和欧阳轩一起环视着战场。四圈的山梁上,炮兵已经是严阵以待,就等着命令。四周地雷爆炸的声音连绵不断,振聋发聩。四面的匈奴兵依在旧爆炸声中铺天盖地打马疯狂的冲锋,爆炸声从来就没断过,欧阳轩在身后都能看到高高飞起的马匹和匈奴人,也不知道兵工厂这些家伙加了多少量的炸药。跳雷爆炸产生的威力足以让周边五十米内在没有活物。四面冲击山梁的匈奴兵先锋部队在疯狂地攻了半个时辰,损失了一半的人马后,不得不退下去。欧阳轩这时候很佩服彭飞和戴詹这些将领丰富的想象力,十里的地雷密度梯次递增,前面排的很疏松,都是步兵雷,越往后密度越大开始夹杂了跳雷,在离山梁五里至一里处密度达到了最大达到了一平米两到三个。几乎全是跳雷,在山梁百步外地雷密度不高,一平米一个,都是步兵雷和跳雷的混合。匈奴兵还未到四里的范围就已经损兵折将不得不退下去,巨大的伤亡没有吓退匈奴人,这是草原游牧民族性格的特点,如果是伤亡小,可能他们会选择退去,一旦伤亡过大,则会激起他们内心复仇的狂热,不得不说这些将领对匈奴人的性格了解的挺透。

过了不到一个时辰,四面的匈奴兵不在冲击山梁,而是集中兵力冲击南侧和东北侧的谷口,完全是按照预想的进行。欧阳轩下令亲兵一部分前往两处谷口支援佯攻防守的龙朔军的两个营,另一部分分头去增援保护炮兵。本来彭飞不同意,但是架不住欧阳轩的强势命令。整个北侧山梁上就剩下一身亮银甲,白马,手执亮银陨铁宝剑的欧阳轩。和身边两匹如同狮子王一般蹲坐傲视战场的白狼。

接连不断的巨大爆炸声再一次传来,炮兵也终于在戴詹剑落下时开始发出怒吼。本就密集冲锋的匈奴先锋军,这一次遭受到了更加残酷的打击。十万匈奴先锋兵冲过五里的死亡地带到达辕门的不过两万,剩下的不是在地上痛苦的嚎叫就是已经魂归天外。两处辕门的龙朔军在亲兵掩护下,逐渐撤退至炮兵阵地,协助炮兵的护卫。

等冲进谷内的匈奴兵发现这里很安全之后,匈奴后续的二十万主力才源源不断的通过刚才先锋部队,趟过的安全通路进入谷内。( 后的收尾进入山谷,东侧山梁上的戴詹手中的绿色旗子高高举起。山梁上的所有军卒包括亲兵在内,纷纷拿起拉发绳,盯着戴詹。就在匈奴将士还在纳闷时,绿旗落下。龙朔将士将手中的拉发绳用力一拉,绳上的力量通过埋在地下的竹管传递到地雷上的机关,打开保险。瞬间谷内接连不断的响起爆炸,炮兵调转炮口,按照事先划定的区域,瞄准了谷内,再一次发出了怒吼,谷内的地雷密度也不小,都是按一步方圆两个布置。除了拉发绳拉发的地雷,还有跳雷升空时打开多个地雷保险的连环雷,还有拌绳打开保险的拌雷。炮弹落下同时,山梁上很久没用过的投石机将一罐罐轻质火油抛入谷中,接下来就是更残忍的各种燃1烧弹。这种联合打击,让在山梁上观战的欧阳轩想起了后世的鸦片战争。不到半个时辰,山谷内已经大火弥漫,气压骤然下降,山梁上刮起了狂风。借着风势,一罐罐的火油再一次抛洒入山谷,本可容纳五十万人的地方,瞬间成了人间地狱。到处都是惨叫声和马的悲鸣。还活着的人,在一名将领的组织下,护着伊稚斜向南谷口迅速退去。也有将领组织军卒向山梁上打马冲锋,但未及山腰,就十不足一。高温缺氧,让谷内的二十多万匈奴兵痛苦难熬,自杀者不计其数。欧阳轩在北侧山梁上实在是不忍看到这一幕,挥剑示意停止了抛油和炮击,就这些已经足够了,不用继续实施下面的手段了。戴詹也是有同感,在看到欧阳轩的信号后,下令停止了进一步行动。只是默默地看着谷内的惨景,试想着如果再将都是钉刺的滚木推下山谷会是什么景况,也想过抛投炸药包,又会是什么样的惨景。在南侧辕门伊稚斜到底还是带着不到五万人在地雷、弓箭、炮弹的多重打击下逃出了这人间地狱,向单于王庭退去。

原本通过山洞在外围截击的贺蟾,被叫了回来,只有呼延豹领着一万兵马突袭了车臣汗。大火完全熄灭已是第二天上午,命士卒按照埋雷的地图,一层层的将未炸的地雷重新上上保险起出。埋雷容易,挖雷难,挖雷清理战场整整用了二十天,受烧伤、缺胳膊少腿的重伤的匈奴兵卒,欧阳轩下令给他们一个痛快的死法,对轻伤者积极治疗。在清理完毕,用牛群躺了一次之后,确保再无一颗地雷后,方才罢休。

呼延豹突袭车臣汗连战斗都没有,整个山谷在大军到时,早已经空空如也。在取得欧阳轩同意后带着两万人将弓卢水东侧的匈奴人清理一空,基本上兵锋所指,无不降者。出于同族的原因,这些人更信任呼延豹和其麾下的两个营的匈奴军。

等欧阳轩兵至单于王庭时,也是人去营空。遗落的物品,满地皆是。命呼延豹细加整理,有用者分类归库,无用者焚之。进入单于王账之内,映入欧阳轩眼帘的是挂在左侧的一把冬不拉、两把带着皮鞘的短刀。还有几个镶着黄金边的骨制饮器,摆放在案几上。取下冬不拉和短刀,用手轻轻抚摸,凝视了许久,一滴眼泪轻轻落在了刀柄上。

状态提示:第102章 山谷歼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