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对照手冢治虫的个人经历——经历过大阪大空袭的惨烈,以16岁的青春年华体验了日本战败所带来的沉重,不难看出,阿童木这部作品从创作伊始就表现出了他对于战争的摒弃,以及对于科学主义、民主主义的揄扬。这一点上,《铁臂阿童木》可谓奠定了之后日本不少以“战”为主题的作品的基调:再精良的武器,也应该为和平服务,即以战斗为形式,行反战之事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种积极的基调对于略显混乱的战后思潮无疑具有相当正面的影响。
相对于略显沉重的反战主题,少女漫画的成型同样是五六十年代漫画界的一件大事。作为后世形形色色少女漫画的鼻祖,《蓝宝石王子》的问世不仅仅拓宽了漫画的创作领域,也将更多的女性读者引入到了漫画的殿堂中来。
有趣的是,和之后的情况不同,早期的少女漫画创作者多为男性,除手冢治虫外,还有千叶彻弥、松本零土等大家从事着该领域的创作。他们将高桥真琴的少女画以及宝冢歌剧的华丽风格融汇到漫画线条的笔触当中,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往昔的华丽风格。这种流行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变革的另一个侧面,即伴随经济的复苏,人们对于精致化审美的需求同样得以提升,同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有所进步,从而更为符合她们审美趣旨的文化产物也应运而生。这也是文化产出与需求相辅相成的必然体现。
五六十年代漫画界的另一个特征是个人英雄主义雏形的出现。正如前文所说,战后社会思潮的重构使得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国家集体主义,加之对于国外思维方式的汲取——例如欧美较为流行的人本主义,类似于美漫中(诸如漫威、dc)个人主义色彩强烈的英雄形象开始渐渐在日漫中生根发芽。这类英雄较之传统的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完人型英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战斗的目的和奋斗的目标开始从拯救世界之类的高上大理由转变得更为实际、单纯,甚至有些渺小——例如之后的动漫作品中主人公经常喊出的“我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自己而战”等。
这种放诸今日看来略显中二台词在当时的日本其实很具代表性,事实上,六十年代正是日本**如火如荼的时节,年轻人追求自我价值彰显的呼声强烈,对于集团权力的抗拒意识也此起彼伏,热闹得紧。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之下,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西学东渐也是理所当然,以石之森章太郎为代表性的许多漫画家开始塑造拥有强烈自我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的主人公,例如《人造人999》里那些各具强烈特性的主角群,便带有明显的美漫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子。
虽然这种“为自我而战”的人本主义(或者说中二主义)风潮到了下个十年才发展得更为完备,但毋庸置疑的是,当后世作品中的主角们或高呼或在心中默念“为自我而战”口号的时候,他们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老前辈们已经为这种思潮奠定了基调。虽然不好断言那个激荡年代的年轻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此类作品思想的影响,不过一种趋势业已成型了。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思潮动荡的岁月固然能涌现大量新形式的艺术作品,但真正要稳固、做实并且做大,则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井喷式发展之后,日本漫画接下来才将迎来他们真正的黄金时代。
七十年代,科技带来思维拓展与反传统
近来,日本的diovey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经济发展成果的显着积累,日本社会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同样,日本漫画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勃发之后,也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成型。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国民自信心得以大幅提升,整个日本社会开始得以“发达”来进行自我审视,并且能够以较为放松与平和的心态来享受进步所带来的种种裨益。这段时期的日本漫画,比之其草创伊始,少了几分激昂和紊乱,多了几分沉稳和余裕,漫画的娱乐性表露得更为明显,较为沉重的思想背景负担渐渐淡化。
七十年代诞生的漫画系列中,不少长寿篇章直到现如今依旧活跃在大众的视野范围之内。例如1970年开始连载的《哆啦a梦》,1976年开始连载的《乌龙派出所》,都是历经三四十年岁月洗礼依旧坚持着定期与读者见面的超长系列,此外,同时期诸如《银河铁道999》《宇宙战舰大和号》等作品虽然未必像某几部超长寿作品那样数十年来持续连载,但时至今日,依旧间或可以看到这些系列旧瓶酿新酒的新作品出现。可以说,如果六十年代是日本漫画的奠基时代,那么七十年代就是其承前启后,稳固地确立日本漫画难以撼动地位的时代。
审视七十年代诞生的诸多漫画作品,不难发现其拥有一些比较显着的共同特征。正如前文所说,进入七十年代的日本终于真正摆脱了战争的阴霾,突飞猛进的科技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