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明,非常诚恳地对八人说:“各位前辈,您们真找错人了,我也根本不认识您们,而且我也绝不想当什么皇上,我只是一介草民加一无是处的穷和尚,衣食尚且不保,哪里有此贪天妄想啊?”
八人互换一下眼神,本来一脸凄苦的脸上,反倒多了一丝笑意,程济出列,道:“师,可还认得我吗?”
玄明看了看程济,还是一脸茫然,道:“你是何人?”
程济吟诵道:“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玄明只是觉着听着耳熟,却没有半点印象了。
程济道:“陛下休言一介草民与穷僧,昔我太祖皇帝出生贫苦,后父母兄弟皆亡,以至孤苦无依,出家皇觉寺,今人及后世无人不敬我大明太祖,后人必当赞为“治隆唐宋”!”
玄明道:“既是后人之赞,先生怎得先知呢?”
程济笑曰:“陛下,你想知此中奥妙,只须细看空中之物。”
玄明于是与众人注目空中“六道转生轮”,只见轮中层层景象无数,各有间隔,但大体可分三大境界,一曰:天界、人界、地界,或称:无色界、色界、欲界。
玄明不由一想太祖生平,感觉身不由己,被轮盘摄入其中,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明太祖公元1328年出生于一贫苦农家,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俗名:重八。
元至正四年,即公元1344年黄河泛滥,山东河南数十万人,沦为难民,且淮河沿岸遭遇百年不遇之瘟疫与旱情
元朝大小官员贪腐无度,私欲横行,枉顾民生,借灾敛财,真是黎民百姓,水深火热!
十六岁的放牛娃朱重八,眼睁睁看见亲人一个一个的死去,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且父母双亲连安葬之地都没有,更不要说棺木了,这是怎样的悲惨与人生!
玄明心道:“好奇怪呀,这个太祖怎么看上去,如此面善,亲切异常,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了,而且也不象传闻中的严厉无情,多疑冷酷,歹毒滥杀!但或许是他从小失去如此多亲人,承受这么多痛苦,所以才铁石心肠,不过正因为如此,所以太祖才更看重亲情,对他的儿女也疼爱有加,总想为儿女做万全打算,以保明朝千秋万代。”
玄明对政治向来不感兴趣,所以太祖征战南北,扫平鞑虏,威震八方,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常人看了要热血沸腾,但玄明对这些无动于衷,没有关注与细看。
他有兴趣的是发现了太祖人生中的两个节点,太祖从此命运出转折与变数,一是皇觉寺出家,二是加入明教。
在皇觉寺出家时,他几乎做遍了全寺所有的脏活,累活,细活,粗活,寺庙从里到外,从大梁到地板,一砖一瓦,他都触摸过,都熟稔于心,了如指掌。
才十多岁的他,学会了做许多体力活,只要能活下去,有饭吃,他始终不叫苦,不抱怨,而且他还试着识文认字,佛经成了他最早的教科书。
每当夜深人静,明月当空,干完活后,他会拿着佛经学习认字,不懂的就记下明天想办法问别人,每天早晨,他是寺院里最早起床的,常常以劈柴担水,打扫擦地来锻炼体格。
因为寺院他年纪最小,常常被大和尚欺负,但他根本不屑计较,只要不少他的饭,他很少反抗,不是心里不恨,而是性格能忍,小小年纪,却心志早熟,内向不爱说话,但他会观察,会思考,能洞察别人,更能分析自己。
经历了人间所有的苦难,他却越发坚韧不拔,能吃苦中之苦,能忍难忍之事。
年少之人都有梦想,在皇觉寺出家时他的梦想,可不是想着遥远的将来能当上皇帝。
他当时的理想,是当皇觉寺的方丈主持,这样他就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能主宰他人的命运。
他知道他一定能成功,他年轻,身心强健,有的是机会!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后,他已坚强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能打倒他的了!
然而就这么个愿望,也因为社会与国家大的形势的变化,而破碎了,元朝后期,腐败横行,到处饥荒,民不聊生,连寺院的和尚都要外出化缘,这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出去乞讨要饭。
呆在寺院也不能保证衣食无忧了,但是皇觉寺,取这个名字的人或者是僧人,真有未卜先知的法眼,这个寺院的名字不就是替朱元璋起的吗?
在离开时,命运之神第一次垂青于他,在最后一次打扫寺院大殿时,他发现有一块很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地砖,与其他地砖不一样!
然后他东摸索,西敲击,终于发现这块地砖是活动的,是可以拿开的,下面藏着一条秘道,他沿石阶而下,当然他没忘记先把石砖复位盖上,免得惹人耳目。
过去佛教中有一句话,叫“法不传六耳”,极要紧的机密之事,切不可先泄露。秘道下是一个佛堂,入口处一块石碑上刻:明王宝殿,却没有任何佛像,但环形的墙壁刻了很多经文,却都不是中土文字。
四面墙边整齐堆放着很多珍稀的古天竺国原版的竹简佛经,佛堂正中是一个佛龛,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做成的,通体呈白玉状,龛中石座上也摆放着一个瓶子,瓶上上有五彩一样奇异的花纹!
小和尚朱重八心想:“估计是哪个大德高僧圆寂后留下的舍利子,怕丢失,所以建秘道以藏之。”他先跪下对佛龛恭恭敬敬磕了头!
等他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