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战观察者>第244章 :延安行(二)
果我们控制了这两个地区,也就等于在我们的东海装上了大门。这是缅甸,有我在这里镇守,我们的南海又有了一条进出印度洋的通道。至于东南亚各国将来会对我们是什么态度,就要看你们的能力了。”

统帅的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们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是。这一点我从不怀疑。”

“你的这个东西是……”老总疑惑道。

“我叫它电脑,是一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

“这个键盘上为什么要用英文字母而不是汉字?”

杜文成的脑袋又开始疼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解释完了这些问题后,已经很晚了,杜文成无奈地看着三位犹自兴致勃勃的统帅不知说什么好。周先生发现了杜文成的异样,不禁哈哈地笑了起来。

“杜将军,我们这些从山沟里打出来的土包子还真没见过这么好玩的东西,让你见笑了。”

统帅和老总也发现了自己似乎忘记了正事儿,相互对视了一眼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个好东西,杜将军,我有一个想法,明天或者后天我们召集一些可靠的人一起听你讲一下你所谓的那些高科技,当然也包括那个什么原子弹,我们老了,思想跟不上,只能靠你帮我们培养一些高科技人才。”

“老南敕u浅:茫杜将军,算我们这几个老家伙欠你一个人情n抑道你也很胏就三天,给我们延安的这些个土包子开开洋荤,怎么样??b>

杜文成认真考虑了一下说:“我可以答应这件事,但是我讲的这些东西必须保密,绝不能外传,尤其是兄弟党那边。”

老总一巴掌拍在杜文成肩上,“你是不是以为我们几个老家伙老得连里外轻重都分不清了?快点回去好好睡觉,明天晚上给我们好好讲一讲。”

一觉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情杜文成忽然觉得不知该讲些什么才好,闲聊的时候东一句西一句的倒不觉得什么,可真要让他讲课就觉得有些为难了。

和基地做了一番沟通,又用u盘拷进了一整套科学技术资料,包括工农业的发展,军事科技乃至外太空的探索资料。同时特意让基地准备了几台电脑,在硬盘里装进了经过基地改进的一些软件,系统自然是军方赫赫有名的红旗系统。

弄完这些东西后杜文成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直到确认没有透露任何后世的痕迹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些科学技术足可以帮助共和国迅速摆脱贫困,再不用依赖外部力量就可以走上一条真正独立自主的正确的发展道路。

做完了这些准备工作,他又和阎锡山、郑永年分别通了电话,了解了一下缅甸和山西方面的最新情况,这才静下心来安排接下来的行程。

今天他准备去参观一下延安的基础教育,以确定这个时期是不是已经有了注音字母,也就是后来台湾当局所说的国音符号。要是已经有了这个东西,也就省了他再去解释汉语拼音的问题。

没想到还没等他出门,周先生的警卫员就过来请他,说是周先生找他有事情要谈。当杜文成来到周先生办公室的时候,一位四十左右岁的消瘦男子正与周先生谈工作方面的事情。

看到杜文成进来,周先生歉意地告诉他先等一下,一会儿有事和他谈。可能是感觉到周先生很忙,消瘦男子很快就告辞了。

“杜将军,找你来是想和你说一下晚上的安排,顺便问一下你的意见。”

“先生请讲。”

“我们从抗大军政院校挑选了十几名学生,以及我们的一些干部战士参加晚上的教学活动,考虑到保密的问题,地点就放在军事参谋部,你看这样可以吗?”

周先生在询问杜文成的意见,杜文成心里苦笑嘴上却不敢说什么。

“我听从周先生的安排,只要这些人不会泄密就好。对了,参谋部那里有电吗?”

“电?呵呵,我们延安还没有那个条件,你没看主席工作也都是用煤油灯嘛。”

唉!没办法,谁让延安就是这样的条件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可是,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却造就了一大批共和国的先驱者,从这一点上来说就值得所有人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佩服与崇敬。

从长治撤出来的时候,用于生产枪械的机器设备以及那一套发电机组一直保存在基地里,有了一号庞大的生产能力,他几乎忘记了还有这些生产设备的存在。

“你要给我们两条步枪生产线?走,快跟我走,我要向主席和老总汇报这个情况。”

周先生一听说有两条步枪生产线,便急不可耐地拉着杜文成见统帅去了。

延安兵工厂建立于36年,由于当时缺乏技术工人以及生产设备,开始的时候只能做一些修复枪械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技术积累,兵工厂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在39年四月生产出来。

兵工厂设计的新枪比“三八”式短一点,刺刀是3个刃,并固定在枪管上,枪托为桃木。据红军战士们反应说这款枪的质量很好,只是限于生产设备等原因只能小批量生产。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中,曾经这样描述延安兵工厂:“兵工厂像红军大学一样设在山边一排大窑洞里。里面很凉快,又通风,用斜插在墙上的烛台扦照明,主要的好处是完全不怕轰炸。我在这里看到有100多个工人在制造手榴弹、迫击炮弹、火药、手枪、小炮弹和枪弹,还有少数农具。修理车间则在修复成排的


状态提示:第244章 :延安行(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