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69章 欲解症结循旧例

江南温暖潮湿,是相对于关中、关东等地而言。实际上这个时代仍然处于比较寒冷的小冰河期。正月中旬的天气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天气看着晴朗,但这春风可一点儿也不温柔,吹拂在脸上,很是有几分寒意。

周瑜望着远处的吴县城头,神思有些恍惚。不过当他看到迎过来的数骑之后,便立即回过神来,对并辔而行的鲁肃问道:“来者可是征南将军?”

“正是征南将军!”鲁肃定睛一看,笑着对周瑜说道:“将军出城远迎,足见对公瑾之重视。”

周瑜淡然一笑,翻身下马,缰绳丢给身后的亲卫,对鲁肃说道:“败军之将,何以当此。”

他这自嘲并非任对刘琮心存恨意,说起来即便两军交锋之时,周瑜也对刘琮没有怀恨之心。只是念及自身遭遇,有所感怀罢了。鲁肃闻言,却正色说道:“公瑾何必如此说?江东归于征南将军之手,以肃观之,未尝不是件幸事!一路行来,公瑾也是有所见闻的,难道在公瑾眼中,如今的江东比之从前,没有什么变化吗?”

变化自然是有的。只是新政初行,哪儿能看出多少来?当然这一路上盗贼绝迹,农户忙于春耕准备等现象,周瑜也是看在眼里的。

说话间,对面数骑也行至近前,刘琮板鞍跃下马背,笑吟吟的大步上前,不由分说的抓着周瑜的双手,眼角眉梢都是喜悦:“公瑾,奈何来之迟也?”

周瑜抽了抽手,没能抽出来,无奈地看了眼刘琮,说道:“将军……”

“琮盼公瑾来归可是盼了很久啊。”刘琮放开紧握着的双手,对周瑜和鲁肃说道:“琮不为得江东高兴,为得公瑾、子敬而喜!”

这话偷师于曹操,不过周瑜鲁肃听了,心中都是一暖。得主公如此,夫复何求?想到孙权的刚愎自用,猜忌冷淡,周瑜的感触其实比鲁肃要更多一些。而见过孙权剑伤张昭的鲁肃,也同样有一番难以言说的滋味。

周瑜轻咳一声,转身示意身后诸将上前。韩当、黄盖及凌操、凌统父子便趋前拜见刘琮,对于这个曾经的敌人,他们其实是颇为佩服的。如今投入刘琮麾下,对于这些武将来说,并没有多少心理障碍。

“诸位皆世之虎将,勇锐无匹,得诸将襄助,何愁大事不可定,汉室不可兴?”刘琮爽朗的笑声,诚挚的话语,使得黄盖等人都抛去了最后一丝疑虑,对于刘琮也更多了几分好感。

鲁肃见张宝还等着与刘琮相见,便侧身对刘琮道:“这位便是巢湖张宝,亦为江左豪杰!”

张宝上前躬身行礼,对刘琮说道:“久慕将军大名,未尝得见,深为憾事,今日能投将军麾下,宝幸之如何!”

此张宝并不是黄金军那位地公将军张宝,他骁勇果决,麾下聚集了上万人马,和张多、许干等人称雄巢湖,也算的上是一方豪强了。他自称巢湖太守,早就有渡江归附刘琮之心,如今心愿达成,自然很是高兴。

“真乃豪杰壮士也!”刘琮颔首笑道:“军中多此豪杰,北人岂敢南顾?”

一句话说的众武将心中热乎乎的,什么荆州扬州之分,立即变成了南人北人之别。

相见已毕,众人上马一同入城,到了将军府中,稍做漱洗,便被侍从请到正堂入席。张昭等人虽未出城迎接,但这会儿也受邀前来,不多时,偌大的正堂之上便陆续坐满了文官武将。

刘琮位于主席,自不用说,左边贾诩、王粲、庞统及魏延、赵云、文聘等将,右边周瑜、张昭等人,济济一堂,称得上群英荟萃了。至于黄忠因守九江,刘虎、胡车儿等驻于会稽,未能与会。

“前者子敬曾对琮言,当务之急,以平稳为要。”酒行三卮,刘琮沉吟片刻后对座中诸人说道:“如今江东初定,新政渐次施行,未知诸位看来,这新政施行于扬州各郡,可有不妥之处?”

张昭见江东诸人皆看向自己,不由苦笑,拱手对刘琮说道:“新政除清理户籍和设立三营之事,其余皆未全面展开,目前倒也看不出有何不妥。不过既然在南阳、在荆州都已获得成功,想来江东亦不例外。”

“此言差矣。”刘琮笑道:“江东与荆州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特殊的地方,怎能以荆州的成功来断言江东就一定合适呢?诸位不必有什么疑虑,也不要有所隐瞒。施政之要,在于体察实情,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必然会遭遇预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带来相反的效果。我想诸位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吧?”

虞翻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方才长史所言,也是实情。以翻观之,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司官署长令不谙新政之要,若贸然而行,恐曲解新政之意,彼时将反受乱政之苦。”

他这话一下就说到了最大的症结所在。

对于这个问题,刘琮也曾有所顾虑,当初在南阳推行新政之时,虽然他与王粲等人拟订了很详细的条文、律法,但实际上在推行过程中,因各级官吏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所取得的效果也大相径庭。比如清理户籍之事,心思细密,对清理户籍的目的有清楚认识的官员,就要比那些粗枝大叶,不明白为何要清理户籍的官员做起事来有条有理,成效显著。

到后来刘琦请命在荆州全境主持推行南阳新政之时,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为此还专门跑去向刘琮要人,如果不是南阳已经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官吏,恐怕到今


状态提示:第269章 欲解症结循旧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