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维琳让流玉扶她起身来,道:“既然成了我们家的女先生,往后就搬到府里来住。我会让人收拾个干净地方,能当住处,也当学堂。束脩的事儿,咱们也定下来。”
婉言含泪点头:“听夫人吩咐。”
薛家的得了准信了,兴高采烈地往前头去了,各家那儿都要说一声,让他们心里有数。叫姑娘们来跟着婉言识字。
婉言定了三日后就到府中,便回去收拾东西了。
杜杨氏一桩心事落地,整个人也就安心了。
到夜里时,楚维琳与常郁昀说起这事来:“我想着让她们认字也是一桩好事。便自个儿拿了主意。”
常郁昀慢条斯理喝着汤,听完放下了汤匙,偏过头对楚维琳笑道:“你既说了是好事,就这么办吧。做女先生,也不算糟蹋人。”
不管怎么说。婉言都是杜杨氏的侄媳妇,是杜徽笙的妻子,若是让她去做伺候人的活计,就算不入奴籍,但到底不是一次层次上了,显得糟蹋人,这也是之前杜杨氏一直纠结的地方,可女先生不同,是受人尊敬的,就算往后摊到了台面上。也没有打人脸的意思。
李德安家的送了婉言的聘任书来,照着各家各府里常见的格式写的,这些不用多看,翻到了最后,楚维琳的目光落到了婉言的署名上。
漂亮干净的簪花小楷,比之前看过的陶家八姑娘的字更好看。
大抵是和心性有关吧……
比起心思重的陶八姑娘,婉言更能耐下心来练字念书,她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而写字,除了天分。还需要努力。
“字能写得这般好,看来基础是极好的,她来教识字,能让人放心。”常郁昀凑过来看了一眼。颔首道。
楚维琳也是这么想的,便嘱咐李德安家的尽快替婉言收拾好住处,等她来了府上,也能快些进入角色。
“正好是阳春天里,不冷不热的,开始习字念书也是好的。”楚维琳道。
李德安家的堆着笑。道:“奶奶说得在理,您不晓得,今儿个那几家得了消息,各个都乐开了。刘四喜家中两个姑娘呢,他媳妇当时就愣住了,拉着奴婢和薛家的反复问了几遍,还当是听错信儿。刚刚用晚饭前,又使二丫头到奴婢这儿问了一声,这会儿还没踏实呢。”
楚维琳听了,不由弯着眼儿笑了:“没事儿,等婉言来府里了,他们就踏实了。”
李德安家的连声称是。
三日后,婉言搬入了府里。
她的行囊很少,几件衣服几本书,只有一架琴,是当年杜家夫人传给她的,她舍不得离身,便带来了。
住处不大,但栖身绰绰有余。
当日就把要念书的姑娘们叫到了跟前,一一认了人。
楚维琳去她院子里瞧了一回。
桌椅都摆起来了,小姑娘们各个喜笑颜开的,叫人看着也高兴。
婉言与楚维琳道:“夫人说,我身边该有个伺候的,我琢磨着,就从这些姑娘里挑一个。平日里也不用做什么,偶尔跑个腿搭把手就好。”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婉言似是不爱人贴身伺候着,楚维琳也不会勉强她:“你顺手便好。”
婉言笑着挑了一个,便是前回李德安家的提起过的,刘四喜家的二丫。
二丫刚刚七岁,比同龄人矮些,但一双眼睛晶亮晶亮的,笑的时候露出两颗小虎牙来,叫人心生好感。
婉言是个实诚人,既然收了束脩,就格外用心,姑娘们也好学,没有听说哪个像小子们一样调皮捣蛋的,偶尔有媳妇子们得了空,也会去听上一些。
婉言耐性好,待人有礼,众人都喜欢她。
杜杨氏趁着来拜访楚维琳的机会,悄悄去看过婉言两回,见她适应得极好,也就放心了。
淅淅沥沥的雨水过后,天气越发暖了些,楚维琳见此,便点了人手送邢柱喜家的进京。
邢柱喜家的这些年是大起大落了的,到了如今,丈夫女儿都没了,也没有什么盼头和指望了,又是做惯了下人的,便没有生出那些弯弯绕绕的心思来,一心一意就是进京去,去老祖宗跟前把事情说清楚,她的心愿也就了了。
转眼入了四月。
清明时节,细雨连绵。
摆了供桌替先人们上香,楚维琳想起了江氏,又不由牵挂起了江谦。
薛财走了快一个月了,应当是已经到了海州了,不晓得能不能说服江谦,一家子迁来金州。
到了月中时,京城里老祖宗的书信便到了。
再新添了一个哥儿,老祖宗欢欣不已。
到了老祖宗这个年纪,眼瞅着常家在走下坡路,她心痛之余,更加盼着能子孙兴盛,能在未来再让常氏一门荣耀加身。
小哥儿五行缺火,老祖宗便给取了一个琰字。
信上也说了京里情况,没有提起邢柱喜家的,可见寄信时,她还没抵京。
徐氏有了身孕,因着前一次小产的教训,这回小日子一迟,底下人就上心了,岑娘子胆大心细,没多久就诊出了喜脉。
徐氏喜不胜收,常郁晓自打徐氏真心实意带聆姐儿起,与妻子的关系改善许多,就算不是蜜里调油,也是琴瑟和鸣的,能添了孩子,他也满心欢喜。
连数年没有动静的廖氏,在吃了半年多的药之后,也怀上了。
操心家事的老祖宗为了这几桩喜事高兴,也两厢一对比,越发显示出常郁晔与卢氏的关系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