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并没有意识到广州政府的野心,只是把他们当成企图趁火打劫的小偷,心里不免生气几分轻视。
张学良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心想若是直奉两败俱伤,会不会让广州最后占了便宜呢?
不过他们有本事捡便宜么?吴佩孚在华中经营牢固,兵多将广,不会轻易让广州打上来的。
民国以来,广州政权自成一体,一直不属于北洋系统。
粤桂战争后,到处惹是生非的孙文被“挤走”,两广战略南移,不再参与北方军阀争斗,打着联省自治的旗号,专注于自身工业建设,和海外贸易,特别和南华为核心的南洋华人势力关系密切,移民南洋,工业建设,声势虽不小,但相对于偌大中国来说,影响力基本上不过长江,自然比不上奉张,更比不上如日中天的吴佩孚。
张学良摇摇头,感觉自己有些杞人忧天。广州和奉天毕竟隔得太远了,美华公司的能量并不是稚嫩的张学良可以摸清的。
“六子,这次事关重大,你得好好表现,不能让我失望。”张作霖语重心长道。这次南下,对张学良是场考验,他准备让张学良独领一军,把奉系的精兵悍将至于张学良麾下,培养接班人的意图甚为明显。
两年前的那场惨败让张作霖认识到军队正规化的重要性,退回东北后,苦心经营,下大力子对军队进行正规化改革,开办军校,引进日本军事顾问训练,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下层军官后,奉军现在有几分天下强军的风范。
想到这里,张学良脸色稍红,生起几分自信。
他现在是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兼航空处督办。陆军整理处负责奉军正规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职位,大量的年轻军官从中受益,逐渐形成以张学良和他的老师郭松龄为首的士官系。
这些少壮派的崛起引起军中元老的妒忌,不过张作霖已经把起家的27师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接班人的地位无可动摇,他们也无可奈何。
“父帅放心吧!”张学良坚定道,父子俩交代两句后,张学良便出去了。
“这小子!”张作霖摸着光亮的头,看着儿子高大坚定的背影,满眼欣慰。
“吴佩孚,这次一定要让你好看!”张作霖眼神犀利,他已经准备好后手让吴佩孚死无葬身之地!
9月3日,张作霖通电谴责曹、吴(即直系)攻浙,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于9月15日分路向榆关(即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等待多时的吴佩孚也针锋相对,率领主力前来应战。两军沿着山海关长城一带连连血战,飞机大炮响绝不止,双方士兵忘我厮杀,血染长城。
相比于打打停停,每天有空余时间吃早餐,午饭,晚饭,娱乐节目固定的苏浙战事,直奉大战残酷血腥程度为内战之最。
奉军不再是两年前的乌合之众,新派军官崛起,大批的军事人才加入,从广州、日本等地采购的精良武器,奉军爆发出极大的战斗力,在张学良和郭松龄的指挥下,一举从攻破九门口,直军的长城防线被打出一大缺口。
“什么?九门口失守?……不惜代价夺回来!”吴佩孚对着电话咆哮道。
放下电话,猛吸一口冷气,终究是沙场老将,马上冷静下来,觉得事态严重,决定亲率大军援驰。
原本在他的计划来,直军利用海军优势从海上跨越渤海,在奉军背后登陆,切断奉军退路,像两年前一样狠狠打击奉军,甚至将他们歼灭,开进东北,东北一下,武力统一中国的目标就差不多实现了。
计划是挺好的,不过英国人跳出来反对,日本人阴着脸,“一副你来试试”
的样子,跨海作战计划只好作罢。
好像渤海湾不属于中国的,拥有中央政权的他,居然不能发挥海军的优势?吴佩孚想到这里,恨的咬牙,觉得悲哀,暗骂:“都是一丘之貉!”
“司令,北京风声不太平啊!芝老甚是活跃啊!”一位参谋提醒道。
芝老是段祺瑞,倚老卖老,直系势大,皖系的段祺瑞等失败者不甘心,在天津搞小动作,组织反直联盟,吴佩孚岂能不知。
“我自有安排,他们掀不起什么大浪。”吴佩孚自信道。
身在曹营心在汉,冯玉祥那个反骨仔早被吴佩孚调走了,身旁还有胡景翼监视,孙岳驻守北京。
孙岳是曹锟的亲信,应该不会反对自己的。胡静翼和冯玉祥有仇,冯玉祥想反水,自有胡景翼招呼他,终归翻不了天。
吴佩孚一脸自信地想到,沙场宿将的他对于如何御将,手腕自然是高明的。
现在奉军进攻,直军防守,处在有利位置,伤亡要小。跨海作战计划虽然夭折,但防守反击策略也不错。熬过了奉军的前几次攻击,奉军久攻不下自会力歇,到时再组织军队反攻,一场追亡逐北的好戏肯定会上演的。
吴佩孚眯着眼,胜券在握的自信在脸上蔓延:他麾下的军队的确是国内一等一的,对此他非常有信心。
但世事往往出人意料,就在吴佩孚意得的时候,在有心人的撮合下,心有间隙的冯玉祥和胡景翼逐渐走到了一起,被倚为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