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温夫人说了亲事后,周嬷嬷对三房一改之前的态度,此刻得了明珍不回来的消息,哪里忍得住,忙回来告诉明玉。
恰好明菲也带着针线过来和明玉一块解闷,听到这话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半晌才了然道:“难怪都快晌午了,也没人来说她回来的话。”
周嬷嬷只觉心间一阵快意,不管是甚么借口,不回来就是打了三太太的脸子,不知道三太太这会子的脸色多难看呢!
到底还维持着稳重,没有畅快地表现出来。明玉也呆了一呆,放下了手里做到一半的靴子,落翘取了线从里间出来,见周嬷嬷很高兴,便问了一句。周嬷嬷看了看外头的天色,笑着朝明菲、明玉欠欠身道:“时辰不早了,该去给太太请安了。”
这小跨院,从明玉出事后,周嬷嬷时常趁着无人唉声叹气,其他人经过那一场变故,也都唬破了胆。以前虽不至于欢声笑语吵吵闹闹,到底也不像后来那么死气沉沉。难得今儿周嬷嬷的心情好起来,整个屋子好像又有了生机,连带的其他人也跟着心情好了似的。
明菲放下针线就过来拉明玉,嘴里笑道:“时辰还早,要不去三伯母哪里问问?”
说心里话,明玉很想去,可细想来去了也没什么必要,但这个消息无疑叫她也觉得一阵快意。三太太和明珍都极看重脸面,王夫人来了后,也给足了脸面,她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王夫人态度改变。或者,王夫人的态度没有变,不过是发生了其他事。
明玉没有多想,指了指明菲放在桌上的针线,笑问:“姐姐做完了?”
明菲嗔怪地瞪了她一眼,道:“就你记性好,还记得我前面说的话。”
翠兰双手合十,念了句佛语,玩笑道:“幸而十三小姐帮奴婢盯着,否则十小姐这张帕子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做好。回头太太问起,又要说是我们挑唆着十小姐偷懒不做呢!”
明菲便佯装恼了去打翠兰,周嬷嬷笑着打圆场:“就是忙着做,也要吃午饭。”
明玉也把针线搁下,落翘利索地帮她理了理裙摆上的褶皱,翠兰服侍明菲整理了衣裳、抿了头发,她们刚到四太太院子里,就瞧见四太太与大太太并肩从屋里出来,大太太满脸感激连声称谢。四太太则一脸谦和:“……不过举手之劳,大嫂这样客气,以后再有事我倒不敢言了。”
大太太爽朗地笑道:“既如此,我也不客气了,还要劳烦你找人先帮我问问……”
等她们下了石阶,明菲、明玉上前见礼,大太太特意看了明玉一眼,笑吟吟点了点头,四太太又留大太太在这里吃午饭,大太太婉言谢绝,笑着道:“还要去给老太太哪儿,告诉她老人家一声。”
明玉和明菲便随着四太太将大太太送到院子门口,又目送大太太一行人远去方慢慢儿回正屋。
思德堂的正房院子并不十分宽敞,也不过二三十步,这二十三步走下来,四太太脸色渐渐沉下去,明玉的心也不由的跟着一沉,想到大太太看她的目光。
就听到明菲上前一步,挽住四太太的手臂好奇地问道:“大伯母怎么这会子来咱们这里?”
四太太怔了半日,才语气清淡地道:“她想找好一些的泥水匠人。”
“找泥水匠人?大伯母找泥水匠人做什么?”
找泥水匠人自然是翻修房屋。
陈家太老爷病逝时,四老爷还未成年,后来陈老太太费了些周折给四老爷定了亲事,顾氏十四岁就嫁来陈家,陈明贤出世还未满一岁,便分了家。分家后大伙也先后各自翻修过房子,但大老爷一家外任多年,存德堂的正屋多年没住了,比不得住了人有人气,反而更容易坏。
大太太这会子翻修房子,明菲很吃惊:“这么说,大伯母是不打算走了?!”
当初大老爷才去任上,不巧陈老太太偶感风寒,大老爷不能耽搁上任,大太太就留下来侍奉。结果,大太太每隔一天就修书一封派人往任上送,陈老太太看不过去,病还没好利索就让她去了。这件事以前常听三太太当做笑话说,他们这一走,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
四太太虽没有明说让明玉跟着大太太去任上,但明玉能想到,明菲自然也能想到,原还打算拦一拦,毕竟明玉并非大太太身边养大的女儿,跟着去了难免会吃亏。还是赵嬷嬷劝她,说明玉跟着去未必会吃亏,就因不是自己的女儿,倘或老太太开了口,还要顾忌老太太,更不能随随便便敷衍了事。明菲觉得赵嬷嬷说得有道理,因此这些天她得闲便过来陪明玉。
四太太轻轻点了点头,声音听起来有些飘渺:“大老爷来信特意嘱托了,一来在老太太跟前尽尽孝道,二来望哥也可在这边读书,倒比那边好……”
大太太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只怕老太太也不好反驳。只是四太太也没想到,大太太情愿不去任上,也不愿应下这事。想到这里,她回头看了明玉一眼。
明玉的神情很平静,眸光却一点点黯然下去。她觉得这会子的秋风,比昨儿更冷了几分,明明秋阳高照,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直到发觉四太太看着她,眼里带着疼惜,她才觉得有股子暖意袭来,鼻子跟着一酸,眼眶儿就热热的。
忽然察觉手腕上传来一阵温暖,抬头就看到明菲一脸担忧地望着她,她微微一笑。
至少不是所有人都将她当做烫手山芋。
午饭后,四太太便让她们姊妹各自回屋了,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