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转凉。
风吹过,天变得更蓝更高。
平日里,除了赶集,地里的农活也渐渐多了起来,收玉米、稻谷,都是一年中的大计。兰娘虽不习惯下地做农活,但这段时间见陈氏一人忙得团团转,她也会拿着背着背篓掰玉米,拿着镰刀割稻谷。
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都跟散架一样,可惜第二天天亮,还得下地去。
玉米可以收回家一个个用竹篾串着挂在房梁,稻谷却只能脱粒晒干进仓。就她们两个女子,要想给稻谷脱粒,也不是简单的活。等得别家都忙完了,兰娘才去请人推了石墨,帮她家的稻谷脱粒。
村子里人帮忙,也不求什么,饿了有口吃的填饱肚子就行,兰娘最厉害的就是厨艺,如今家里条件也好了,自是不可能亏待大家。她为了犒赏几个下苦力的男子喝酒,还特地做了卤肉和油酥花生米。
吃饭时,一起来帮忙的廖氏和阿森家的却嚷嚷着说她们的待遇没有自家男人好。
唐阿森笑着,“你们还好意思说这个…瞧瞧人家做的,再看看你们做的,不知差哪里去了。先前我让智芬过来学学的,可她偏偏好面子,不肯过来,这会儿自己也吃了,怕是知道自己做的差了吧!”
阿森家的狠狠地瞪了唐阿森一眼,“就你话多,这么多好吃的都堵不住你嘴。”
“嫂子,晚上别让这小子上铺,他就知道你的厉害了。哈哈。”庄稼人,免不了开上两句荤素不忌的笑话。
阿森家的立即羞得脖子红了转,放下手里的菜就蹭蹭的回厨房去了,只留下几个男人在堂屋里哄堂大笑。唐阿森哼道:“你家嫂子可没那个胆量!”
“啧啧…这会儿讲起大话来了。”
兰娘见阿森家的羞红脸进了厨房,又隐隐听见堂屋那边的笑声,道:“他们在讲什么,说的这么高兴!”
阿森家的垂头,“不过是些浑话。”她抬头又见兰娘熟稔的切着土豆丝,刀功了得,不禁道:“小婶,什么时候得空了,我来找你学学做菜呢!”
兰娘点头笑着,“只要不是赶集日,你过来,我都在家有空闲时间的。”
廖氏插话道:“那也算上我一个。”
“行行。”说话间,土豆丝已经切好,锅也烧热,兰娘倒油放调料,再把土豆丝倒进锅中翻炒。熟练的动作,看得廖氏和阿森家的暗地里惊了惊,果然是靠吃食赚钱的,只瞧着人家挥动锅铲的架势都跟她们不一样啊!
廖氏道:“兰娘,你们这段时间在集市上做面食,生意很红火吧。我可是听村里人说,每次赶集日,想去你们那面铺吃面的,可得等好久才能轮到呢。”
兰娘笑起来说:“生意再好,也不能跟集市那天天做生意的比啊!再说,我们只卖中午一餐,再好,也就只有那么一点货。”财不外露,可是老祖宗的训诫呢。
阿森家的笑道:“再怎么样,也比我们这累死累活种庄稼好,叫了赋税,每年也就能够勉强填饱肚子。倒是你这活儿轻松,再忙一个月也就那么几天。”
兰娘笑道:“哪里轻松!你们是不知道,我每次削面、切面和拉面,半天下来,往往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只要赚钱的,都不轻松呢。”锅里的青椒土豆丝已经炒好,兰娘装了两小盆,让阿森家的端了一盆去外面,“端出去了,我还烧一个鸡蛋西红柿汤,你们可以先吃饭了。”
因为有大家的帮忙,割回来的稻谷也没用多少时间,就全部脱粒摊晒在了大簸箕里。陈氏对这点粮食那可是相当的上心,生怕稻谷晒不干发霉,每日总要花许多时间去不断地翻稻谷。
兰娘见了劝说两句,陈氏却义正言辞的说:“这可是家里的一年的口粮,马虎不得。”
兰娘嘴角抽搐一下,如果明年真要去凤阳县,这些东西又带不去…不过,到时候能换几个钱也是几个钱。何况,她也大概明白一些陈氏的心理,现在家中的主要的经济来源,全靠她那个面铺,陈氏虽然在那里帮忙,但陈氏心里肯定有想法…
等得稻谷晒干,已是七月中旬,秋天早早的就来了。
秋老虎虽厉害,但比起这里的夏天,温度还是低了不少,日子也好过一些。
兰娘也总算可以把拿了一个夏天的蒲扇扔掉了。
这日,陈氏下地耕种小麦,兰娘在家做拌料肥肠。几种拌料,就属这肥肠面最好卖。所以基本上每日赶集回来都要准备重新准备新鲜的肥肠。她正把用白酒翻炒过后的肥肠舀起来,还没有来得及倒进另一口已经熬了红汤的锅里,却听见崔家的在外面喊。她拾起围腰边擦手边往外面走,出来,就见崔家的正笑呵呵的站在院子里。
她眯了眯眼,这崔家的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过来,是有什么事?
------题外话------
今日字数少了,从明日开始,以后每天都会更新三千字,一直到入v,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