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768年:大恐慌>第72章 拆城

在东巡回京的路上,乾隆带着队伍走到德州,到了德州后便可以由陆路转入水道,坐着龙船顺着大运河回京城了。

到了德州以后,乾隆心里踏实了些。离开济南以后,一路颠簸,他眼瞅着皇后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有气无力,喘气跟漏了底的风箱一般,坐上船以后水路平缓,可以少些颠簸。

到了德州,没想到病入膏肓的皇后还是没有支撑住。

侍卫们把病怏怏的皇后抬上了停靠在运河边上的青雀舫,这时候威严的乾隆皇帝正面带微笑,他左手卡着腰,挥舞着他的右手,与一群前来送行的官员们挥手告别。复杂的告别仪式结束以后,浩浩荡荡的皇家巡游团就扬帆摇橹,一路北进了。

乾隆挥完手,准备转身上船,磕头的官员们起来拍拍膝盖上的土,这时候伺候皇后的太监风风火火地从高大的青雀舫上跑了下来,连滚带爬地到了乾隆跟前,扑通跪倒,泪涕横流,嘴里连哭带嚎地嚷嚷到:“万岁爷,快去看看吧,皇后娘娘不行了。”

乾隆慌了手脚,顾不得尊严,两手拽起拖地的袍子,盔歪甲斜地往船上跑。刚刚从地上爬起来的送行的官员们听说皇后不行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拍干净膝盖上的尘土,又扑扑通通地跪倒一片,有的请太上老君,有的盼南海观音,有的喊如来佛祖,反正都跟蛤蟆一样鼓着腮帮子念念叨叨地祈求上天保佑皇后贵体安康,吉祥无忧。

整个青雀舫上都乱套了。皇后咽气之前,随行的御医都不知所措,都吓得脸如死灰,像一根根树桩子一样杵在船头。一会乾隆凶煞恶神般地冲上船头,先冲到船舱里看皇后,皇后已经没有气息了。

乾隆到里面停留片刻,紧接着又红着眼发疯般地从里面冲出来,吼着外面这几根木头进去把皇后的魂召唤回来。御医们瘫软在船头上,他们不是和尚术士,只管今生的事,来世的活做不了。

乾隆骂他们废物,伸手扇了右边的御医两个耳光,抬腿揣了左边的御医两脚,左边的御医靠近船舷,乾隆“咣”的一脚踢在他身上,不能躲避,他往后一仰,一下子翻滚掉到运河里。

运河里的水冰冷刺骨,乾隆在气头上,也没人敢去救他。这个可怜的御医只能眼巴巴地在河水里泡着。好不容易等乾隆再次入了船舱,他才哆哆嗦嗦地从运河里爬上了岸,跟落汤鸡一样站在岸边,寒风一吹,他仿佛能听见身上咔咔吧吧结冰的声响。

有胆子大的御医瞅着乾隆不在,偷偷摸摸地跑下船,把从河里爬上来的同行拉到僻静些的地方,替他脱掉湿漉漉的衣服,然后脱下自己的外衣给他穿上。然后两个御医臊眉耷眼地找了个犄角旮旯猫起来,也不敢远离,怕乾隆再叫他们。

最招他喜欢的皇后就这么香消玉殒驾鹤西游了。乾隆悲痛欲绝,皇后一死,以后再没有人给他当解语花,陪他说知心话了,给他做鹿皮荷包了。没有这个称心如意的贤内助把持着,后宫那群争风吃醋的娘们很快就反了天了。

乾隆想到这里,脑子瞬间热得跟微波炉似的。从此以后,乾隆爷的脑子拉下了毛病,脑子经常发热,一发热就热得跟微波炉一样。

人死不能复生,皇后也不能例外。皇后归天了,消息传出,运河两岸顿时哭声震天,无论是声音童稚的太监,还是须发皆白的官员都扯着嗓子,面朝着天,如同死了亲娘一样悲恸。

虽说没到北京,但是丧事得先办着,内务府和随行的大员张罗着先给皇后准备后事。办丧事离不开白布黑纱,白布黑纱成了德州府里最金贵的东西。

内务府总管哭得眼睛通红,他找到哭得声音嘶哑的德州知府说:“随行几千人,还有这大大小小的官员,所需白布无数,赶紧下命令把德州境内的白布都调集到运河边来,再把德州城手巧的女工都叫来,连夜缝制丧衣。”

第二天,京杭大运河上,缓慢地游动着一支绵延几里长的白色船队。

船到了天津以后,乾隆爷下了命令,皇后是死在青雀舫的,这艘青雀舫必须运到京城,存放到紫禁城。

大臣们看到乾隆凶巴巴的眼睛,再没脑子的人也不敢提意见,只得招募到成千上万的壮丁,车推牛拽,喊着号子,把船运到了北京城。

到了京城门口,遇到麻烦,船身又宽又高,城门逼仄,压根就进不去。内务总管心里哆嗦,急得脑门子上冒白毛冷汗,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去请示乾隆。

乾隆满脑子都是他跟皇后的如梦往昔,青葱岁月,哪里来得及琢磨这种繁琐的事情,不耐烦地挥挥手说:“拆城门。”内务总管只得悻悻地离开,看来为了把这艘青雀舫弄进京城,脑热的乾隆皇帝是不计血本了。

内务部总管去找工部的人,让他们感觉派人组织工匠准备把城门拆了。工部的人也慌了神,连夜开会讨论拆城门的事。

消息传开,有些大臣心里犯了嘀咕,自古以来就很少听说过自拆城门的事情发生,除了外邦入侵反贼造反,还有地震水灾,城门坍塌不得不拆后重建以外。如今是盛世,四海升平,好端端的拆城门也不吉利呀,拆船也不能拆城门呀。

有的大臣颇有些明朝儒臣的风骨,扬扬洒洒给皇帝写了折子论拆城门的不可行。折子送到宫里,乾隆还没看完就暴风骤雨般地发了疯。他把折子撕扯得粉碎,写折子的这人被罢了官不说,连夜被抄了家,人也入了大狱了


状态提示:第72章 拆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