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在蒙古军营中疾奔着,身后是追袭而来的蒙古勇士,对此他并不担心,只要没有武林高手将他拦下,按照他的速度那些追兵无法把他围困起来,不过他也不会在这里继续冒险,他已经看到宋军的旗号了。
逃出蒙古大营,皇帝陛下停在了偏僻处,静静的听着远处的厮杀之声,那里有接近八十万人在彼此搏杀,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杀戮尤为残酷,伤残便意味着死亡,这一战至少会有十几万人死在开封城外。
杨康坐在一个土坡上,遥望着开封城,想着那座城里的人可以继续安稳的活着,这就足够了,他既不是救世主,也不是道德君子,只要找个能够说得过去的理由便能让自己安心,不会为了造成这些杀戮而觉得背负着罪恶。
我是一个自私的人!
皇帝陛下做出了这种自我评价,他站起身朝着宋军的方向走去,今夜的事情还没有完,他要确保事情不会出现变化,特别是在打败蒙古人之后,根据娄师道所说,无论是孟宗政还是贾涉都提出过攻打开封城的建议。
对于想要建功立业的将领们来说,攻占一个国家的国都无疑是值得炫耀一生的功勋,特别是开封城,这座北宋时期的皇城,见证了北宋的灭亡,这是宋国的耻辱,能够夺回这座城池是宋国将士的梦想,如今是他们离这个梦想最近的时刻。
杨康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他真的是宋国人,那一定会攻占开封城,然而他是一个穿越者,对宋这个王朝的归属感并不强,如此才能跳出国家这个狭隘的圈子。看到整个天下的局势,此时并不是灭掉金国的最好时机。
当然这其中夹杂着诸多私人感情的因素,他对金国是有感情的,他对三王叔是有承诺的,他的女儿生活在这个国家,他无法把这些一笔抹去。然后冷酷的下令攻占这座城市,消灭这个国家。
不知不觉间,他已然深深的融入了这个时代。
杨康来到宋军的指挥大帐内,孟宗政和贾涉都在其中,还包括主战派的监军洪咨夔,这位端明殿大学士一直积极的促成宋国和蒙古的结盟,也是这次伐金的倡议者,如今却落寞的坐在一旁,看着传令兵进进出出。
“陛下!”
看到皇帝陛下的到来。大帐内的将士全都跪倒在地,迎接圣驾,杨康让他们起身继续指挥作战,而他却坐到了洪咨夔的身旁,想要开解一下这位老臣,他在内心里很是看重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为国家着想,一心想要国家强盛的栋梁。
“洪卿。眼光要看的长远些。”皇帝陛下语重心长的说道,“如今形势变了。金人已不足惧,蒙人才是大患,经此一役,金国衰败已成定局,没必要争一时之长短,要想着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局面。”
洪咨夔看着这位皇帝陛下,他自然已经知道所谓的昏庸好色不过是陛下的伪装,能够骗过蒙古人,骗过朝中诸位大臣,布下这个偌大的骗局。说明这位皇帝陛下非但不昏庸,还英明的很,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陛下,微臣心有不甘啊。”洪咨夔感慨道,“旧都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让微臣情何以堪,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帝,对得起战死沙场的将士,对得起江北数百万百姓。”
这句话引起大帐中宋军将士的共鸣,他们停了下来,同时看着他们的皇帝陛下,这些将士常年守在宋国和金国的边界处,和金国有着解不开的深仇大恨,虽然这次在皇权的强压下和金国联手,但这种仇恨是难以化解的。
“陛下,真的不能……”孟宗政期盼道。
他是岳家军的后代,没有人比他更希望灭掉金国了,可君命难违,只能按照命令行事,不过心中却有着强烈的不甘,这或许是所有宋军将领的心情,杨康知道这种情绪不能再蔓延下去了,万一闹出兵变就完了。
“诸位臣工,眼下还不是和金人开战的好时机,否则蒙人会趁机反扑,金人能够帮我朝挡住蒙人的攻势,朕向你们保证,用五年或十年的光景休养生息,整饬军备,到那时一切就会改变。”皇帝陛下承诺道。
此时杀戮已经进行到最惨烈的时刻,蒙古大汗窝阔台准备突围而去,蒙古大军朝着宋军的方向突围,宋军是进攻力量较弱的一方,果不其然,宋军并没有顽强的抵抗,而是让出了一条道路。
然而那条路并不是生路,而是布置着各种各样的陷阱,什么绊马索,陷坑应有尽有,宋军和金军在后面尾随着追杀,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仓皇逃离的蒙古大军会遭受各种突袭,直到逃出金国的领地。
看到大势已定,皇帝陛下悄然离开,回到了金国的皇宫之中,他没有直接回后宫,而是来到朝堂之上,坐到了最中间的那张龙椅上,他以前在这里坐过,那时他还是金国的皇帝,而等到这件事结束之后,他就要回到宋国了,他不知道下一次回来是什么时候,是因为什么事情。
那时的我还是现在的我么?
皇帝陛下扪心自问着,他从穿越以来一直在改变,从心慈手软到心狠手辣,从做事破绽百出到谋划的丝丝入扣,在追逐权势的道路上陷得越来越深,这个时代的人和事深深的影响着他,让他变得面目全非,早已不是那个刚刚穿越过来的宅男了,或许有一天,他会认不出自己来。
“陛下,你没事吧?”一声温柔的呼唤打断了杨康的反省。
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