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是一年四季中最让人期待的日子。
一筐筐谷子,盛满了丰收的喜悦。稻田里,处处洋溢着令人欣喜的欢笑。
今早起,挨家挨户,就都在自个家里折腾起了稻桶。条件好的农家,就找自家家里的木板,自个学着做。条件不好的农家,就到竹林那边砍伐了些竹子,用竹篾编织稻桶。还有些农家,干脆上山找来粗藤子,用藤子编织稻桶。
农家人,心灵手巧着呢。竹子、藤子,编织出来的稻桶,还一点都不赖哩。
娇娘家,倒是很会物尽其用。她家不是用须笼捕捞泥鳅么。那家里就常晒着一些竹子。晒得半干的竹子,要用来填补须笼浸水后,受损绽开的漏洞。
石柱,带着石头、石生,就用家里现成的材料。用了一上午的时间,编了一个海碗形状的稻桶,拖动起来,轻巧着呢。
就这当儿,郑老太并着儿媳杨氏上门来了。她们是为稻桶这事来的。进门瞅见那编好的稻桶。杨氏就窜说婆婆,让婆婆跟二叔说说,也给自家编一个。
郑老太默默点头。把石柱喊到身边,先是说了一通陈年芝麻谷子的往事,说石柱小时候是如何如何的馋嘴,她又是如何如何含辛茹苦的缩衣啬食养大石柱。临到话尾,明示暗示石柱不孝顺。明知道自家爹和大哥,手不巧,会为稻桶的事情找烦。他自个在家里编出了稻桶,却没多编一个。这不是存心让他老娘添堵么。
郑老太,说来说去,无外乎就是想把石柱刚编好不久的稻桶占为己有。
石柱想都没想,二话不说。喊上大儿子石头,找来竹竿,就给稻桶上起挑杆来。他本想呆会给爹娘再做一个。可哪想到娘和大嫂,没等他送去,就自个上门来要了。
杨氏瞧见二叔二话不说,就喊侄子过来扛稻桶。那眼珠子,可是都要滚出来了。拽着柳氏的手,那嘴巴子可是比涂了蜜还甜。
“月眉啊。按理说咱俩是妯娌,应该多亲近亲近才是。这以后啊,哪怕路再远,咱也要多上你家来坐坐。得空啊,你也到我家那边坐坐,好不好?咱俩是妯娌,咱们两家丈夫又是亲兄弟,就该多亲近一些。咱俩呀,要跟亲姐妹似的,好好交交心哩。”
柳氏讪讪一笑。不得不说一些话来应付大嫂杨氏。
“大嫂。你说的对哩。大嫂你不知道,早前做稻桶那会,我就跟柱子说了。让他记得多做一个,做好了好给大嫂你送家去。可柱子偏说啊,大嫂怕是不瞧不上他这手艺。还说大嫂娘家那边有的是能工巧匠,说不定,能给大嫂收拾出来一个檀木稻桶呢。”
杨氏闻言,先是后怕的瞅了瞅柳氏身后。见娇娘并不在。她这才放心的重又咧开嘴。瞧着石柱父子已把稻桶扛在肩头。
她闪烁其词的道:“二叔也真是的。早陈年芝麻谷子的旧事,咋还总记着呢。咱娘家人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凭空就从天上掉下来吧。这稻桶,里长三叔可说了,让咱们揣着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