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全球警戒之新帝国的诞生>第054章 军队建制

“我们的官职和军队建制是不是也要改一下?我感觉礼部尚书的名字比文化部部长的名字更威风一些,翰林院也不错。再说你不觉得咱们的军队就这点人,只用连排班的名字太没有气势了吗?”早就和李庠熟悉的杨轩开始打诨道。

李庠从没打算靠着部下们和自己保持距离板起面孔来树立自己的威严,但此时他对杨轩的一些建议真的有些头疼,真想和他拉开点距离,避而远之。

比如他所说的官职就很雷人,真要把现在的职权划分一下子换成三省六部九卿的方式,恐怕连李庠自己都要犯迷糊。

现代社会的精神核心是民主大众。那一套复杂的官制只会让普通人费脑筋。华夏文化复兴,不是复古,而是需要择其利而避其弊。

“你先完善好了官制能通过国民大会的讨论再说吧!”李庠一下子把这个问题推给了民众来解决,如果大众选择了这样,那它就是合适的。

至于杨轩所说的军队建制的改革,李庠倒是要考虑一番。

不为别的,现在人数一共251人的军队,只用一个营来称呼确实有些寒碜。

见李庠意动,杨轩立即推荐了一个人。

他虽然也举着愤青的牌子在各种军事论坛上打酱油,但终归只能算伪军迷,但他却认识一个常年泡在军事论坛上的军迷,军队建制的改革主要就是来自他的提议。

“我们华夏冷兵器时代一般需要配合的最小攻守兼备的单位是队伍的伍,五人一组,或执盾,或举枪,或持弓舞刀。也有三人何意者凑起来的小队,但不常用。倒是什伍制度最为常见。另有火、队、旗、曲、屯等不同的称呼,一般以五和十进制组成了古代军队下层建制。

近代火枪的出现,需要排成一列列的集中火力,才有了排等单位,从国外翻译尤其是日本的翻译以及学习日本德国军制,才有了从班到军的一系列建制改革。”薛安山侃侃而谈,也想趁机表现一下自己,但他不知道的是,既然他能来到这个岛上,成为太平国的其中一名公民,底子早就被李庠通过时空影像摸透了。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各国军队编制都在缩减,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军事人员匮乏的国家,更需要打造一支精干的队伍。

海军和空军不说,单纯陆军方面,以前的大兵团前沿作战方式已经有些过时了,适于应付小规模的冲突的特种作战方式逐渐在流行,就连常规队伍也在讲究时效性,改组快速反应部队。

各国都在探索建制的变化,苏俄解体后,军一级规模的单位逐渐都在弱化,甚至师一级的单位也在弱化,美国和俄罗斯都在计划取消师级编制,代之以更为灵活的混合旅。

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可以让指挥部直接下达命令到每一个士兵,这样压缩指挥链,多兵种混合作战,对军队建制改革的趋势已成必然。

我们一切都是从头新建,改革的难度会更小。一开始打好了基础,打造越完美的体制,以后就会少更多的麻烦。”薛安山的最后一句话让李庠心动了。

“我们的士兵都已经把很多称呼深入到了骨子里,军队有军队自己的特色,贸然改变容易引起很大的麻烦!”在之前的讨论中,雷石反对这一切看似花哨的改革。

他的话反而让李庠多了些担心,他倒不怕雷石的异心。从时空影像中,他了解了雷石的为人,即使他的家人因素而导致其他意外,李庠也做了防备,此时整个岛上的军队大权还在李庠手中,一年同甘苦的训练,已经让李庠培养起了自己的嫡系,雷石的重要性已经不是去年一开始的时候了。

他担心的是雷石的保守。这意味着很多军队出身的人从一开始就保守的拒绝一些改变,此时才一支小小的队伍,未来庞大的军队体系下,形成了惰性后,恐怕变革会更难。

在对李红军等人的有意无意的询问中,他们同样也是不是很赞同贸然更改。在一众退伍军人的思维中,原来的模式已经固定,他们喜欢原来的军营,原来的模式。

这种惰性的思想才是最令李庠担心的。

华夏大陆军队的一切都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子里,即使是到了其他地方,也深深的突显着原来的烙印,甚至是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而李庠需要的是一支真正属于自己,有自己特色的军队。

不止是军队,要完成自己脑海中的理想,李庠需要的是更多方面的变革,而不是继承以前的传统。

“一个陌生的环境,才容易让人做出更多的改变!”王明阳支持军队的变革。

其实对于军队建制的称号的改变,一开始李庠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发现了这种改革阻力后,李庠和王明阳商量了半天,决定也要对势力最为庞大的军队开刀了。

一个称谓的改变或许简单,但却可以发出一个变革的信号,让人不自觉的能接受更多的变革。

第三天的国民大会中,李庠把薛安山的军队建制方案和军队的建设问题一起提了出来。

“陆军最小建制单位是伍,5个人。美国人测试的特种部队5人小队模式已经卓有成效,而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的班的编制已经缩减到了6人。考虑到我们未来面临的局面多数是小规模冲突,所以5人制更为灵活可行。

三个伍是一火,15人制。伍火两级单位可灵活搭配。正常编制以火为一标准团体,相当于原来的班。火长和副火长也可以拆分队


状态提示:第054章 军队建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