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红星传奇>第七一五章 血沃冀鲁边(七)

新18团二营转入地道后,日军将寺庄、罗庄子、东槐庄炸成了一片废墟。没有找到坚守这几个庄子的小鬼子恼羞成怒,开始在废墟上四处翻腾,希望能够找到地道出口。

退入地道的申远行、仉鸿印,与村长和民兵队长碰头后,决定三个连各留下一个排和民兵一起坚守寺庄、罗庄子、东槐庄地道,防止小鬼子炸开地道,让各村民兵派人领着营主力通过地道向集贤屯前进,去营救乡亲们。

这个时候的集贤屯,由于日军来的突然,只有一部分在家的乡亲们在庆生老汉的儿子回村敲响大钟后下了地道,那些早早下地干活的乡亲们跑回村里后来不及进地道,被小鬼子堵了个正着。这下,小鬼子发疯了,看见人就开枪,见院门就砸。

集贤屯距离子牙河比较近,八路军游击队在这里活动很频繁,屯子里早早就成立了民兵队,早早就开始挖地道。打沧县的时候,屯子里的民兵队还赶着mao驴车、骡马大车去给八路军搬运弹药。这两天,民兵队随区小队去执行任务,屯子里只留下村长海生和三个民兵。一大早,海生就带着三个民兵去给军属孙大娘拉粪耕地。这是抗日民主政fu定的规矩,战士们在前线和鬼子拼命,村里就要帮助家里种庄稼、收粮食,让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一冬天就没有下过像样的雪,屯里的乡亲们都觉着今年的庄稼要绝收了,不料年前一场大雪化解了旱情,小麦开始返青了,长势还不错。海生觉得,要是yu米和高粱种上,今年的军粮、口粮就有保证了。

海生他们四个人拉了两车粪,到地里后,刚把粪卸完,准备套犁耕地,村子里就响起了报警的钟声。四个人放下手头的活计,赶紧抄起枪,哗啦啦推弹上膛,朝村里跑去。

刚进村,兜头就遇上了冲进屯里肆虐的小鬼子。海生抬手一枪,把一个小鬼子撂翻在地。

四个民兵对上日军精锐的第一师团一个中队,战斗结果可想而知。海生和他的队员们只打了几枪,小鬼子的机枪就哗啦啦打了过来。海生身子一颤,摔到了地上。睁眼四处一看,不光那三个民兵倒在血泊中,屯子里到处都是血和死人。一咬牙,海生把身上的两颗手榴弹都掏了出来,拧开盖,静静地看着几个围上来的小鬼子。

小鬼子做梦都想不到,这个头上蒙着白头巾、穿着黑se粗布棉袄棉裤、倒在血泊中的农民,竟然比他们的武士道精神还厉害,临死之前还要拉他们垫背。几个小鬼子吃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高高举起的刺刀再也扎不下去了,连转身逃跑都忘了。

看着小鬼子的傻样,海生脸上浮现出一丝轻蔑的笑容,用力拉响了手榴弹。

“轰”的一声,两颗手榴弹同时爆炸了,从海生身上迸特有的散发着芳香的土地浸染得殷红、清香。

四个民兵的牺牲,彻底刺激起了小鬼子的野性。不要说大活人了,鬼子们连老乡们的耕牛、mao驴、生猪都不放过,看见就是一枪。集贤屯的空气中都散发着浓烈的血腥味。

可能看杀的人数太少,小鬼子开始在村子里翻箱倒柜地寻找地道口,想把下地道的老乡们赶出来。

申远行、仉鸿印带领二营主力通过地道摸到集贤屯的时候,小鬼子已经挖开了几个地道口,正往里面熏烟呢!

看见八路军来了,地道里的乡亲们从绝望中一下醒了过来,围着战士们就说从地道瞭望孔中看到的小鬼子的暴行。庆生老汉的儿子打头,姑娘小伙都要给八路军带路,出地道打鬼子。

申远行和仉鸿印判断留在集贤屯的一定是鬼子的小部队,不会超过一个中队,就决心消灭这股鬼子,给乡亲们报仇。

三个小鬼子进到海生家的院里,开枪she杀了牛棚里的两头黄牛,直接就拿刺刀剥开了,看样子是要准备煮牛rou吃。

这个时候,牛槽的底板被抽开了,八路军新18团二营营长仉鸿印从牛槽下面的地道口露出了头,稍微一打量,就跳出了牛槽,手里的驳壳枪砰砰砰连续she击,把三个正在剥牛的小鬼子打得一头栽到了死牛身上。

一击得手,仉鸿印领着从地道里出来的战士们控制了海生家的院子,战士们以班为单位,拉开院子里东西两面院墙跟的柴草捆子,迅速的向各个院落前进。很快整个集贤屯里就响起了爆豆似的枪声。

鬼子中队长正在指挥士兵们四处挖地道,八路军的突然打击,让鬼子中队长大吃一惊,马上就伏地卧倒,手里的指挥刀不停地挥动,嘴里大叫着“杀给给”,指挥机枪疯狂扫she。

八路军是从地道里杀出来的,集贤屯又不同于寺庄、罗庄子和东槐庄,村里的院落没有被小鬼子的飞机大炮夷为平地,到处都是八路军的阵地。二营又是八路军主力部队,战斗力强悍,战士们依托院落和地道,一打一个准,小鬼子虽然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陷入了地道战中,根本看不见八路军在什么地方,被动挨打。时间不长,小鬼子就支持不住了,开始向村外逃去。

在屯子里杀人放火,坏事干绝,这个时候还想逃命,简直是痴心妄想!

八路军的机枪上了房顶,死死地封住了小鬼子的逃路,战士们的手雷、手榴弹从房顶扔下,炸得小鬼子爬在地上一动都不敢动,静等着挨子弹了。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发现了五个被手榴弹炸伤的鬼子重伤员。按照八路军的纪律,得优待俘虏,还得给他们包扎、


状态提示:第七一五章 血沃冀鲁边(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