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等因不满岛国德川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参与岛国人民的反抗斗争。/p
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没错,就是那个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立下誓言:“生不同日,死必同时”。众推思齐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思齐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p
经陈衷纪建言,思齐率船队柢东番,在笨港靠岸。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乃率聚伐木辟土,构筑寮寨。/p
北港,一名魍港,亦作蚊港。/p
指现代宝岛北港溪下游一带。为岛上汉族移民最先到达、开拓的地区。故明时曾一度代称东番岛为北港。其地渔业极盛,又为海船出入港口,与澎湖、漳、泉之间往来频繁。《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澎湖为漳泉之门户,而北港即澎湖之唇齿”。“北港在澎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p
是时,土番以为外敌侵犯,聚族攻击。颜思齐遗人加以安抚,商定疆界,互不侵扰。在笨港东南岸的平野,规划建筑了井字型营寨,中间为大高台,使之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枢。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p
这就是明朝时期第一个成规模的移民东番岛的记录,因此颜思齐也被后人尊为“开台王”。虽然东番岛有记载的早在千年前就有汉民迁移,不过时过境迁,那些汉民几百年下来早就沦为土着了。甚至后世学者早有提出岛上原住民很多都是更早的时候由大陆迁徙过去的人种,毕竟只有一道狭窄的海湾阻隔,就是用独木舟,也能横渡过去。/p
这些历史中记载不多,也都没有颜思齐开台那么具有历史意义。/p
可惜颜思齐这位堪比汪直的大海主英年早逝,死的太早,不然在其经营之下的东番岛或许会早几十年成为海外一大势力,估计也就没有尼德兰人和后来的郑芝龙多少事了。/p
郑芝龙正是先后施手段收拢了颜思齐与李旦两位大海主的遗产,才一跃成为东南沿海的霸主,成为十八芝的老大,不过即使在那时,也还有杨天生、李魁奇、刘香等同级别的海主还有李旦之子看不惯郑芝龙的作为跟他对着干,直到郑芝龙转头大明旗下,才借大明之力成功击败众多对手,一统东南沿海。/p
近年来,被封王的郑家已经逐渐放弃东番这条后路,所以笨港一带失去了往日千帆过往的盛况。/p
但在这个时期,平野仍是笨港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形成了大镇的规模,人口数量不比中土一些偏远小县城规模小。/p
此时的平野镇里一片愁云惨淡,原来由颜思齐兴建,再经过郑家扩建的聚义厅,现在成为了笨港众头家议事的场所。/p
头家,是闽地方言,原本意为店主、老板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祭祀之中做主祭的人,宗族里拿主意的人。/p
在笨港这边,头家就是由各个聚居地选出的领头人,组成了类似议会的统治阶层,从颜思齐招漳泉移民开始就已经出现雏形,郑家统治时期头家是类似大陆那边甲长里正那样负责统计人口,处理纠纷,征收粮税的体面人,类似西方的税务官。/p
到了郑家离开时期,头家就真正上位成为了笨港的统治阶层。/p
此时的聚义大厅里,几个头家都脸『色』或凝重或颓丧的抽着旱烟。/p
烟草这玩意早在明中期就传入中土了,明末年间早就广泛流传,被民间视为提神和治病的『药』物,作为跟海外联系远比大陆紧密的东番岛,这里甚至都开始种植烟草种子了。/p
吧嗒吧嗒的抽了半天,名义上的盟主陈家族长打破了沉默说道:/p
“事情就摆在这里了,派人跟郑老王爷联系的人也回来了,郑家看来是不会管我们死活了,是战是降大家议出个章程吧?”/p
陈、林、黄、王、李、张、吴、杨、郑、蔡这闽南十大姓,移民岛上的多是漳泉之地百姓,自然也以十大姓为主,其中陈林二姓最多,因此在众多头家之中被选为头领,一正一副,剩下三家为黄、杨、蔡,但是互不统属,本质上五大头家都是议员,没有上下级关系,谁也管不了谁。/p
这里就是笨港代表『性』的五大姓,人数最少的杨家也有百十人。/p
有人先出头,一幅高壮汉子模样的杨家老大杨大郎忍不住说道:/p
“要我看还是降了的好,咱们笨港人是不少,可就能在村里斗一斗,能打的一个没有,大军杀来,不知要死多少人。”/p
林家家主是一个干瘦山羊胡的老头,闻言不由嗤笑一声。/p
“说的好听,你杨家一帮打铁的,在哪里都能继续卖命吃饭,可咱们族里上万亩的良田怎么办?就白白的送给人家?你们甘心吗?”/p
杨家因为是铁匠世家,以矿产铁器为业,多出孔武有力的青壮,所以虽然人少但在五大家中却排在中游。对于土地也没有过多的开垦,够用就好,分到各家只是富余一些,在他们想来,北边的官军打来,也不会强收老百姓那点土地。/p
可其他四姓基本都是大地主,林老头的喝问让其它三家都忍不住皱紧了眉头。/p
黄家家主看起来像个中年秀才,是五姓之中读书最多的一家,此时也发话道:/p
“其实官府要收回笨港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只要各家的土地产业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