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二百一十八章:决战之秋? (一)

北京西北三千三百公里外,位于巴尔喀什湖东端的华军铁路枢纽——阿克斗卡,一座大门旁挂着“东欧方面战区司令部”牌子的三层小楼中,首任战区司令长官王直元帅那如狼似鹰的目光,正从面前几位将军的脸上迅速扫过。

右手边第一个位置,那位身材瘦高、高鼻明眸、神态悠然的陆军大将,乃是接替王直担任北方方面军司令官的赵飞雪。虽说已经年过五十,年轻时美男子的遗迹却尚未风化殆尽,加上他天性乐观,乍看上去就像是三十来岁的人,不知道的人恐怕会以为他是长桌旁最年轻的将军。

赵飞雪对面,另一位虎背熊腰、面目粗悍、神情傲然的大将,则是接替现任总参谋长梁天河出任中亚方面军司令官的肖烈日。虽然只比赵飞雪小一岁,脸上的横肉、额上的皱纹以及两鬓的白发,却让他看起来倒像是比赵飞雪长了一辈。

赵飞雪的右侧,端坐着他的参谋长秦飞叶上将,以及配属北方方面军的第1航空集团司令官——梁万天中将,还有配属中亚方面军的第2航空集团司令官——方永杨中将。

肖烈日的左侧,除了他的参谋长胡惊怖上将,还有身材魁梧却样貌儒雅的里海方面军司令官——严猛上将,以及一身雪白海军制服、风度翩翩的里海特遣舰队司令——汪兆铭上校。

长桌的另一头,端坐着随同王直出任战区参谋长的向蓝上将。

朝桌子对面的老搭档微微一点头,王直表情阴沉地开口道:“大本营的命令,向参谋长刚才已经读过了,作战延期是不可能了,九月十五号之前,本战区必须发动全面进攻,作战代号‘安西’。今天是九月八号,距离大本营的最后期限还有一个星期,你们还有什么困难。现在就提出来,战区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己想办法。绝不允许在作战开始后,再来给我找借口、提要求。”

听罢,赵飞雪与肖烈日四目相对,缄默不语,似乎都在等待对方先诉苦。好显出自己这边的淡定从容。

王直看在眼中,却也不好揭穿,于是朝向蓝使了个眼色,向蓝会意一笑,点名道:“秦参谋长,先说说你们北方军的情况吧。”

早在亚俄战争时便做过赵飞雪第1军至第1集团军参谋长的秦飞叶,长得浓眉大耳、脸上棱角分明,这次战争开场时,任东北方面军参谋长,辅佐张一叶大将指挥三个集团军四十七万人。自西向东横扫贝加尔湖以东战线——当时赵飞雪指挥的第3集团军就在其中。

东北方面军撤销后,秦飞叶历任第2集团军参谋长、司令官,后调任东西伯利亚军政总监部,在总监肖烈日之下任主管扫荡作战的第一副监,以最多时不过两三万人的机动兵力,利用比其他地方短暂得多的两个夏季,分路扫荡了南起贝加尔湖、北至北冰洋、西达叶尼塞河、东抵白令海的数百万平方公里冻土地带。经过数百场大小战斗,歼灭了数以万计的俄军残兵以及顽固武装分子,将数十万依靠渔猎、采矿生活的土著居民跟哥萨克移民,纳入了帝国军事管制的秩序中。

如今。东西伯利亚军政总监部也已经不复存在,相隔十年之后,再次成为老搭档赵飞雪的参谋长,秦飞叶的心中泛着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听到向蓝点名。秦飞叶不敢敷衍,“唰”地一声起立道:“是,那我就简要说明一下,本方面军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

“坐下说话吧。”

王直说着,捧起茶杯。提起盖子吹吹气,啜了两口。

秦飞叶低头一鞠躬,遵命落座。

“谢司令长官……北方方面军现下辖三个集团军,共十二个重装步兵师跟三个骑兵军,另直辖一个装甲军、两个轻步兵师跟三个骑兵旅。加上战区临时配属的四个轻步兵师,合计十八个步兵师、四个装甲旅跟十二个骑兵旅,另有军、集团军、方面军直属单位若干。”

“按正常编制,全军应有五十六万人、一千八百门大炮跟四百部战车。此外,方面军配属的第1航空集团,年中以来经过多次抽调,目前还保有二十个中队的规模,按编制应有各式飞机一百八十九架。

“不过,这些还都是纸面上的数字。由于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复改造工程进度缓慢,加上大本营将突破俄军防线的期望完全放在了中亚方面,北方方面军所属各部不但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原有的状态较好的装备,连同经验丰富的军官跟单位,陆陆续续被调走,导致全军的实际兵力远低于编制水平。”

“目前,方面军实际可用的兵力不到四十五万人,大炮不过一千两百门,战车一百五十部,飞机一百二十架。”

“比起兵力不足,补给才是大问题,由于本土的列车只能直接开抵鄂木斯克,从鄂木斯克到前线尚有六百四十公里之遥,除了运力极其有限的一条急造轻便铁路之外,大部分物资只能依靠马车跟卡车来运输。然而,方面军的骡马跟卡车一向不足,从铁路终点站到前线兵站之间的运输时断时续,在维持前线人马的生存需要之后,已经很难为一次进攻战役囤积足够的物资。”

“一旦补给线迅速拉长,如果不能及时增加骡马跟卡车的保有量,前线部队将不得不分派大量兵力就地强征给养,这必将加剧当地居民之敌意,同时涣散我军之军纪……”

“最后,由于之前本方面军过于专注跟中亚方面军的会师,兵力跟物资几乎完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八章:决战之秋?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