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二百一十六章:四面出击(十二)

威尔逊总统不置可否地恩了一声,继续眯眼道:“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伯纳德-巴鲁克不久前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里面提到,最近二十年来把持着中华帝国实权的高官显贵们,包括刚才你提到那位女皇陛下,其生平履历都非常可疑。”

“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份报告的结论,即:这些人是通过某种我们难以理解的科学手段,从一百多年后的未来世界‘穿越’到了我们这个世界,为的就是改变历史,把他们那个时空里中国受到过的屈辱,反过来加诸于欧美列强。”

兰辛眨眨眼,一脸的不可思议:“这听起来就像是《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

威尔逊闭眼回忆道:“不,更像是马克-吐温写过的一部什么来着……对了,《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讲的是一个康涅狄格州铁匠莫名其妙来到传说中的亚瑟王时代,凭借他掌握的现代科学和技术,把一个到处是骑士与城堡的中古社会,迅速改造成他所来自的近代工业社会,自己也从死囚一跃成为亚瑟王的首相,甚至成了名望远在国王之上的‘我们的大老板’。”

兰辛听罢,长吸一口气:“但愿巴鲁克先生的那份报告,只是凭空虚构——不过,这也并非空穴来风。”

“中华帝国参战以来,其军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所秉持的作战理念,远比西方世界的任何一支军队都要先进,无论是协约国还是中欧的同盟国,都不得不加以模仿参照。”

“但无论西方世界如何奋起直追,中国人却总是不多不少地领先一两步,看起来好像是故意要把更先进的东西保留起来,以免被他国跨越式地复制。也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个新生帝国的工业和政治体系还不够完备,使得帝国的统治精英们。只能循序渐进地把他们所知的超前技术与理念付诸实践。”

威尔逊弹指点了点太阳穴:“这两个原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太过超前的东西,他们没办法立即普及,勉强使用也起不到决定效果。一旦被拥有更完备体系的西方世界所效仿,反而会丧失已有的优势,所以不得不有所保留。问题是,这些东西是谁给他们的?难道真的如同巴鲁克所说,是他们从未来世界带过来的?”

“如果真是那样。中华帝国将是我们永远无法战胜的敌人。”

兰辛耸肩道,语带调侃。

威尔逊却是眉心紧锁,显然并不认为这是个玩笑。

“如果中华帝国的统治集团真的来自未来,就不该这么早与我们为敌,甚至不需要参加这场战争。”

总统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他们只需要逐步完善他们的政治经济体系,使之能够普及未来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再过一两代人的时间,他们的东方大帝国必然在各方面远远领先西方,自然而然成为世界的中心,任何敢于挑战这一地位的势力都将被无情摧毁——幸运的是。看起来他们不想等那么久。”

兰辛忍不住提醒道:“总统先生,这一切只是尚未被证实的推测。”

威尔逊略略一歪头:“我知道,不过,你不觉得这样的推测很有启发性吗?你刚才不也推测说,将中华帝国带入战争的那个军国主义集团,也许并不包括那位尊贵的女皇陛下?”

兰辛顿时眼睛一亮:“您的意思是,中国的统治阶层内部,实际上对这场战争存在着重大分歧?甚至有可能发生了激烈的对立?”

威尔逊点点头,把兰辛提醒他的话塞了回去:“这也只是尚未被证实的推测,但并不是没有证明的方法。”

听到这个。兰辛的嘴角泛出几丝无奈:“您指的是‘十四点和平原则’吧?关于这个,就我这次欧洲之旅的私下试探来看,没有一位协约国的领导人表示过哪怕一丁点好感,尤其是英国人。除了那位丘吉尔以外,大多认为我们是在做白日梦。”

威尔逊倒是底气十足:“目前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朗,没有美国的全力参与,协约国绝不可能战胜,如果美国的梦想不能实现,那么。协约国的其他成员也不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实现任何目标——关键是德国人跟中国人怎么看这个梦。”

兰辛摊摊手,略显无奈:“现在还不是时候,德国人跟中国人还沉浸在他们各自的美梦中,在梦醒之前,他们不会对我们的梦产生任何兴趣。”

稍稍一顿,兰辛加重了语气强调道:“要让德国人醒过来,仅仅依靠西线的消耗战,胜利恐怕将遥遥无期。我认为,近期美国政府应该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尽快让丘吉尔筹划的巴尔干战役得以实施,顺利的话,协约国集团将有机会一举制服德国在欧洲的全部盟友,从而可以由维也纳、布拉格方向威胁德国本土,同时在俄军的配合下突入波兰与东普鲁士,将深入俄国领土的东线德军切断、围歼。”

“考虑到巴尔干战场的交通情况,协约国联军有可能无法在德军增援部队赶到之前,彻底制服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王国与罗马尼亚王国,德军则几乎不可能将联军击退,从而暂时形成一条较为稳定的堑壕战线。”

“就算是这样,为了防御这条新战线,德奥等国将不得从俄国战场调走相当一部分兵力,使得濒临崩溃的俄国人有机会喘口气,能够坚持战斗下去,至少继续把中德两大势力阻隔开来,为美国远征军的训练和部署争取宝贵的时间,直到协约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六章:四面出击(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