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二十三章 计划

1894年8月10日,夜,大清帝国京师。

帝国的实际掌权集团——“次谋部”正在总参谋长刘云的府邸内召开常务会议,这样的会议,平时每周召开两到三此,而在战争期间几乎每天都开,从这里产生的决策影响着整个帝国的战略和运转。

次谋部会议上很少有废话,一切围绕效率进行,会议室简单的布置倒也与此相配。

府邸内廷一间普通的厢房内,安置了几盏简陋的电灯,正中摆一张长长的橡木餐桌,四边十几张有靠背的樟木椅,墙壁上有挂地图用的钩子和横条。一面墙边靠着几个黑板架,黑板架下面的一张几案上摆着绘图笔、粉笔、小木棒、粉擦等简单的文具。另一面墙边置了四个玻璃大立柜,装满文件和书籍,其中一个立柜上摆着的一座黄金自鸣钟是这屋里惟一的装饰品,这钟原本为英国公使祝贺光绪亲政时所呈献,光绪在京师政变后作为奖赏之一把它赐给刘云,刘云把它摆进次谋部会议室,使它有机会成为帝国无数秘密的见证者。

这天,那浮刻着马车和中世纪小市民形象的自鸣钟又在默默聆听橡木桌边传来的说话声。

27岁的外交大臣次官张志高正在报告外交部方面的情况:“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今晨委托英国公使传信,要求与我国谈判,另,俄、美、法公使今日均发出照会,提出愿意调停中日争端,结束朝鲜战争——”

“外交大臣曾纪泽向翁总理请示,翁总理命我与总参联络商议后给他一个对策报告,明天内阁会议时呈上,所以今天我们就要作出决定。”总理大臣次官文易接道。

刘云双手相握在桌子上,环顾众人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

“现在不可能谈判!”陆军大臣次官何新上校叫道,“大东沟一战我们虽然大败日本海军,但是如果不在陆上给予他们无法承受的重创,他们决不会按我们的要求签定条约。”

“而且在平壤一线,日军占据有兵力上的优势——”总参情报处处长朱涛少将接着说,“据今日北方军团钟司令官的电报,日军连日来不断进行侦察性攻击,就在昨日还以骑兵一个联队向平壤东北的新成川我军阵地袭扰,有切断我军补给线的企图。另外,除8月3日登陆的第七师团分散在釜山到汉城间的要地防卫补给线外,其他四个师团及禁卫第一旅团均集结在平壤周围。综合其他情报分析,日军是在准备一次大规模进攻,目标可能是一举攻占平壤,改变陆上战场态势,以便为谈判增添筹码。”

“这样正好。”说话的是桂林陆军学院出身的总参作战处处长,文质彬彬的杨正金少将,此时他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巨幅朝鲜地图前,拾起几案上的小木棒指指点点:“日军已经失去了制海能力,他们如果不及时撤退,一旦我海军能够完全封锁朝鲜海岸,十几万日本陆军官兵就将失去可靠的补给,从而成为我军盘中之餐。当前我军在平壤已经集结了禁卫第一师之第一、第二旅和禁卫第二师全部,两个禁卫海军陆战团,按编制员额计四万五千余人,另外,从禁卫补充预备军中调发的五千预备役部队也已经送到平壤补充损失,减去开战以来陆军的损失人数,正好满编制员额,这样的兵力加上强大的火力和充足的补给,完全可以守住平壤不失,但是——”

杨正金手中的木棒端头从地图上的平壤一带移开,点在了标着“汉城”的大圆圈上。

“守住平壤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军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争取在朝鲜半岛上歼灭尽可能多的日军,最大限度削弱日军防卫本土的能力,从而迫使日本政府满足我们所提出的要求。为此,作战处制订了‘灭丰’作战计划,准备在汉城以南日军设防松懈的牙山实施登陆,增加攻击点,与北方军团一起将日军一部合围在汉城一线予以歼灭。拟将禁卫第一师直属队及第一旅共一万六千余人作为首批登陆部队,8月20日上陆;第一批后续部队拟订为禁卫第四师之第十、第十一旅,9月1日登陆;第二批后续部队定为步兵第一师全部,9月10日登陆。以上部队计五万四千人,统编为南方军团,以第三补充预备师为补充预备队,拟定军团司令官为禁卫第一师师长丁介云少将。同时,继续向平壤方向增兵,禁卫第三师第七旅和禁卫骠骑旅拟8月22日前抵平壤;禁卫第三师直属队和第八、第九旅,以及正组训中的禁卫第五师全部,拟在9月3日前抵达;步兵第二师拟在9月10前开到元山附近。以上部队相继编入北方军团,仍由钟夏火少将指挥。具体的作战意图是,北方军团先以一个旅加强其他部队切断日军元山集团和汉城集团的联系,然后组织主力集群南下突破日军汉城集团的前沿,将敌军向南压迫,另以一部防御平壤,防止敌元山集团抄袭我军后路。与此同时,南方军团分兵北上,从南面堵敌退路,实现战略包围,力争围歼日军第三、第六师团大部于汉城一带。之后,北方军团主力返攻元山,争取歼灭敌元山集团第五、第八师团及近卫第一旅团所部。”

“这样一来,北方军团的压力是不是大了点?既要在平壤顶住敌元山集团的攻击,又要与南方军团合围敌汉城集团,应该考虑到有限的兵力和司令官的指挥能力吧。”陆军大臣次官何新插了一句。

杨正金不紧不慢地答道:“计划调给北方军团的总兵力按编制总计达到十三万人,另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 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