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娘家,祖籍湖州,不说世代书香,也相去不远。家风清正,一向以清流自诩,而事实上,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儿。
张氏这一辈,女孩子少,尤其她家这一房,除了两位兄长一个弟弟,她娘只得了她这么一个女儿,可算掌上明珠了。
别看是清流,张氏家族可不是什么清寒人家,只家族一向行事低调谨慎。作为他家的女婿,冯二爷自然是知道内情的。
所以因此,冯二爷的观念里,名利两样东西,一点儿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作为张家的女婿,有个石家这种勋贵甚至带些外戚性质的座师,实在也没甚么,尽管大舅兄曾经反对过。
奈何,二老爷拜师没几年,忠义亲王老千岁坏了事,虽说那时石家已经分家,缮国公的几个嫡派还是受了牵连。所以二老爷的座师,如今缮国公的二叔石德贤,虽说是个人物,到底仕途不过止步于侍郎了,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
奈何读书人都讲究个仁义礼智信,表面上二老爷逢年过节的,只要在京,还是回去拜会一番,不过碍着名声,实则已经不过是面子情儿。
若非这般关系,给冯三爷说个二房,还真不能说他不安好心。毕竟冯二老爷心里,姨娘通房不算个事,多几个伺候的是男人的本事,多生几个娃是为繁衍子嗣。
可既然大家心知肚明石家大厦将颓,还要弄这种事情出来,除了给三房添堵,不作他想!
所以冯紫英听完这二哥的话,气的忍不住笑了,随手扔下筷子,扭头定定看着这位,道“二哥有一句话倒是说对了,您离开这些年,弟弟的确变化颇大。其中一点,便是想学学我家老爷子,和令岳父张家,敬重结发之妻,戒女色,肃清家风,谨言慎行。为子孙计,为家宅和睦计,能一母同胞最好。弟弟不比兄长,上有岳丈林老爷子盯着,杨氏在太后和皇上那里也是有名有姓的,下有将出世的孩儿需要爱惜教养,我与杨氏多年感情,无论看谁的脸面,都不该负了她的情义,更不该糟蹋自己的情义。所谓糟糠之妻,如今还远不到那般时候,愚弟就想着左拥右抱的,那岂不是畜生不如!”
冯适脸色一变,有些难看地道,“这是什么话,娶妻纳妾,多子多福,本就是合乎人伦纲常的,简直一派胡言!”
“既然说到人伦纲常,二哥别忘了,如今府里还是父亲当家做主,这等娶妻纳妾之类的大事,弟弟不敢效仿二哥,自己一言以决,还是请父亲示下为好。省的到时候噗里噗通冒出一帮娃来,惊着老爷子。弟弟说句心里话,男人有能耐,真不在睡多少女人生多少崽子上头,又不是猪。虽说二哥外放多年,好歹这点儿规矩二哥应该没忘罢?便是长兄如父,二哥好歹还占着个二,这手是不是伸的未免太长了些?再说二哥如今可能不大了解弟弟,一般的庸脂俗粉,弟弟真看不上。弟弟可不是那当兵的,军营五六年,母猪赛貂蝉!”冯三爷心内冷笑,脸上再也懒得装兄友弟恭,这老二还当他是个小毛孩子,想训就训两句么!简直不知所谓!
二老爷被弟弟,小了半截子的弟弟这般不留情面的顶回来,一时脸色难看之极。连一张桌子上吃酒的兄弟都噤若寒蝉,悄没声儿地注意两人的战况,心里暗笑。
说实话,二老爷幸亏常年不在家,不然能把人得罪光。自诩清高好为人师,最爱以一种居高临下之态对身份地位不如他的人指手画脚。性格十分之讨厌,基本上没几个族人心里得意他的。不过看他仕途风光,不敢明面上有微词,还得笑着奉承,所以也惯的他有些妄自尊大了。
如今倒好,踢了铁板了,大家乐得看笑话,就是一向心软爱和稀泥的冯四爷,也装聋作哑了。
论嘴皮子毒舌,二爷三爷其实不相伯仲,一个官场上历练出来的,咬文嚼字引经据典,年头儿长;一个三教九流打小油嘴滑舌侵染的,博采众长。奈何二爷沽名钓誉顾着虚名和脸皮,三爷生气了,什么狗屁名声,伪君子对上真小人,伪君子败退。
说不过弟弟,二爷耍横了,脸色阴沉地盯着冯紫英,“你就是这般跟兄长说话的?圣贤书白读了?好歹你也是个官身,于孝悌一道上,到底欠缺了些,这官儿做的,着实让人忧心!我看还是闭门再读几年书是正经!”
冯紫英看二哥那样,着实不耐烦了,最讨厌这等狂狷的酸丁儿,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行了二哥,大过年的,消停些罢。知道你好心,你也莫急,明儿得闲儿了,我替你回了老爷子,说你觉着多年不在家,亏欠我良多,要替我纳妾,替我上折子致仕,替我......索性你还有什么要求,都说了罢,省的日后想起了找后账,咱们一趸儿都办了。长兄如父这话以后休提,不合规矩。爹听了要打人的,大哥听了心里也得委屈。”
二爷拂袖而去,三爷继续留下吃酒。
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了,怎么可能!
十五之前乱糟糟各处吃年酒,府里也请人吃年酒,日子一晃而过。十六这日一早,冯家四个爷们被老爷子招去书房说话。
兄弟四个,大老爷最后一个到,刚进门,迎面被老爷子一通骂,“你个色迷心窍的混账,一把年纪,身子骨儿连你老子我都不如,还惦记纳妾找小老婆,也不看看你头上还有几根毛儿!掉光了干脆出家算了,省的造孽糟蹋人家大姑娘!”
大老爷噤若寒蝉一声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