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仙侠修真>开元风流>152、态度改变
维这样上窜下跳地算计来算计去。

他与韦陟选择的方法如出一辙,那就是“隐居”,还是在房名气最大的时候,他“与吕向偕隐陆浑山,十年不谐际人事”。

如此一来,房声名大振,到时候只需拿出一篇大作,自然便能跻身官场,甚至连著作都未必要拿,如韦陟这种,整天呆在在家里玩chù_nǚ,到了时候,就能去官场做官。

这种有大后台的高官显贵子弟,能通过这种方式做官,而其余没后台的隐士,想要这样轻易做官的话,简直就是妄想。

比如有人隐士范知精于文章之学,并且进献了他所作的文章。宋对他的文章评论道:“从他所作的《良宰论》来看,此人颇有佞谀之嫌。隐士应当尽情说出公正私的议论,怎么能苟且迎合以求容身呢!假如他的文章真作得好,自然应该通过科举出仕,因此不可为他单独上奏。”

还有人妄想献诗来搏出位,结果却丢了官河南府参军郑铣、朱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玄宗颁布敕书道:“从他们所献诗文的文理来看,可知他们尊崇道家的法度;至于说到在当代的用处,则与实际事务不相切合。应当让他们各从所好。”于是将二人一起免官,度为道士。

所以说,不是出身高门大户,又没有大背景大后台,就想通过归隐刷名望,然后做官的,简直就是妄想,只能像王维这样,走正正经经的科举路线。

当然了,也不是说没有真正的隐士,像那位隐居嵩山的隐士卢鸿,李隆基今年就又征他为谏议大夫,这可是正五品上的职事官呐,要知道,六品到五品对某些人来说就是个天堑,有人一辈子就只能当个郎官。

结果卢鸿却坚决辞,可见他真不是为了做官而通过归隐来刷名声的人。

其实出身范阳卢氏的卢鸿,与王维也能扯上关系,因为卢鸿与普寂禅师的关系不错,后来撰并八分书唐普寂禅师碑,而普寂禅师可以说是王维的蒙学老师,就连王维的字“摩诘”也与普寂禅师有莫大的关联。

历史上的卢鸿博学工书、画,颇善籀、篆、隶、楷。工山水树石,得平远之趣。笔意位置,清气袭人,与王维相埒。开元中屡征不起,赐隐士服,为营草堂居之。尝聚徒至五百人,所居室号宁极,自绘胜曰草十志图,并作十体书题诗其上。

当时号山林胜绝。

对于这种真隐士,王维自然是非常敬佩的,他甚至觉得卢鸿比陶渊明更得隐士精髓,陶渊明号称“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是因为五斗米太少,那种小官做了也没意思,若真的可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话,也许陶渊明就不当隐士了。

但卢鸿不同,他如果出来做官,到最后也许可以位极人臣,可他却坚决归隐,出身大族的他,需为生活发愁,有当真正隐士的资本,他是真的心权力场,而有不少隐士没法成为真正的隐士,便是因为他们需要为生活发愁。

历史上半官半隐的王维,其实也有当隐士的潜质的,可惜为了生活,不得不兼着官职,要不然作为一个士大夫,难道还真的去亲自种地?

求收藏票票~~~~~~~~~


状态提示:152、态度改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