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不完全属于太后党。/p
青衫小生属于江湖之人,太后久居深宫,不可能与江湖中人产生这么深的联系。/p
就连太后身边的公公,也几乎是一生都没有离开皇宫。/p
依附太后的那些官员,顾牧也调查过他们,没发现他们中,有谁跟江湖产生密切的往来。/p
毕竟,青衫小生不是一般的杀手,能请到他的,至少说明,幕后指使者在江湖有一定的涉及。/p
而青衫小生这种高手,能因为任务失败,被幕后指使者抛弃,从而一直没有回京。/p
也能看出幕后指使者能量不小。/p
这位潜藏在暗处的大鱼,到底是谁?/p
不过那条大鱼还没有浮出水面,顾牧也只能静候其变。/p
书房里。/p
顾牧翻阅着堆积的奏折。/p
烛火摇曳。/p
夜深了,他却没有入睡的心思,反而眉头愈皱愈紧。/p
边疆又传来战乱。/p
沈辞驻守边疆,两地时常有摩擦,南朝损伤惨重,但始终不肯退一步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失了一座城池。/p
边疆往南,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城池,他们原是属于南朝的。/p
但十几年前,因为敌国入侵,被迫割地。/p
正因为那时候退了一步,那座城池,永远成了别人的,先帝才下令,无论如何,驻守边疆的将领,不能再退一步。/p
“因为青霉素医好了伤员,边疆实力更加强劲,按理说他们不敢犯才是……”顾牧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之处:“而且,原主的记忆里,此时边疆并没有爆发如此大规模的冲突。”/p
蝴蝶效应?/p
奏折中记载着,东面的夏国和南面的泗国,两军合击,气势汹汹,夜半攻城,杀了边疆一个凑手不及。/p
再加上他们的兵力是边疆的十倍不止。/p
边疆节节败退,孟大将军已经带病赶过去支援,但依旧不到敌军的五分之一兵力。/p
语气切切,请求朝廷立即派兵支援。/p
而让顾牧为难的,正是这点。/p
夏国和泗国合起来攻城的兵力共有10万有余。/p
边疆的兵力才一万出头,孟大将军手中的兵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p
整个南朝的兵力加起来,其实也就九万多一点,还不到十万整。/p
而如果将这些兵力,全部调遣到边疆,那无疑会导致南朝的其他地方,成了邻国的一大肥肉。/p
顾牧真正能调到边疆去支援的兵力,其实只有2万。/p
再多,就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安全了。/p
以四万的兵力,对上两国合军,总共10万的兵力。/p
这注定是一场以少对多,无可避免的大战争。/p
果然,第二天,朝廷吵翻了粥。/p
“殿下,我们割城吧?敌军气势汹汹,有备而来,我们打不过的啊!”/p
“殿下,如果硬碰硬,一定会损伤惨重,而且,还有可能灭国啊!”/p
一堆求和派,跪在大殿中,冠冕堂皇。/p
顾牧冷眼看着这些人,像极了江南饥荒时,鼓勇他抛弃江南百姓,独善其身的嘴脸。/p
“我既摄政,就该对这天下负责。”顾牧的心中早已有了定论。/p
他的国曾经小米加步枪,打倒了敌军的入侵,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复兴。/p
他又有何理由,不战而屈人之兵?/p
“殿下!”那些百官学精了,不再以死相逼,只能不断哀嚎着:“敌军有十万人啊!”/p
“十万人啊!我朝总共兵力,都不足十万!”/p
也有一些爱国之士,这时候站了出来:“臣愿意为国捐躯,身先士卒!殿下,如果一旦割城,我们一再后退,敌国只会觉得我们好欺负,变本加厉,请殿下批准臣上战场!”/p
“殿下,求和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我们自身强大,才能让敌国不敢犯啊!”/p
“殿下,那些说割城的,根本就是贪生怕死,压根不知道为社稷江山考虑,殿下可千万别被他们妖言惑众啊!”/p
“够了。一群文官,就别想着上战场了,去了也是个送死。”顾牧已经意识到,他所在的这个南朝,还太弱小了,经常被别国欺负,兵力也太少,看来,这场战争结束,他要扩充兵力才是。/p
“这一战,我带兵亲征。”顾牧开口道。/p
唯有他带兵亲征,才能最大限度的鼓舞士气,为这次战争,赢得一线生机。/p
在经过江南饥荒和太后政变之后,对朝堂的洗牌。/p
百官们,虽然偶尔意见相左,但已经不敢违抗顾牧的意思。/p
不过带兵亲征,可不是小事啊!/p
尤其是史官们,可是知道殿下才是先帝正统的接班人,好不容易大权在握,如果带兵亲征,战死沙场,那些皇子们,谁又能诞生第二个摄政王,那么强势的和小皇帝抗衡呢?/p
“殿下,万万不可!”那些人齐齐跪下来,大声道。/p
“殿下!三思啊!”/p
“殿下,您可千万不能以身涉险啊!”/p
他们固然知道顾牧一身神武之力,可面对十万敌军,不是开玩笑的。/p
他们觉得,这是一场注定被碾压的战争。/p
顾牧哈哈大笑着,张狂的张开手臂,从大殿上走下来:“战死沙场又何妨?”/p
他想起他给边疆送青霉素时。/p
那个叫王石强的小少年,他宁愿战死沙场,守护国家和平,也不愿荣归故里。/p
在他看来,国一日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