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这货不是马超>79 民间贤才何其多

司马懿,今年虚岁十八,河内温县人,父亲是老一辈名臣司马防,字建公,曾任大汉京兆尹、骑都尉,也是曹操初入政坛的举荐人——或许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曹操才推荐了他的儿子吧?

史书上记载司马懿“鹰视狼顾”之相,鹰视是说他目光锐利,狼顾则是说他的颈椎异于常人,能够像狼一样把脑袋拧上一百八十度r>但我早就知道史书上所为的各种异象大部分都是牵强附会和处于政治需要的胡编乱造,何况司马懿站在我面前,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虽然远不如祢衡、崔琰、荀彧等人文雅俊朗,却怎么也不像是一名大奸大恶之人。

“在下河内温县司马懿,拜见威武王!”他十分拘谨地向我行礼。

“好,”我抬手做了个虚扶的姿势,笑道,“早就听闻河内温县司马氏一族人才辈出,到了仲达这一代似乎更加印证了这一句话。令兄伯达,二十四五已为一郡之守,去年我与之交谈,伯达竟称,其弟才干十倍于他,不知是否谬赞?”

司马懿忙道:“家兄博学儒雅,宽厚仁义,懿个性促狭,又常有好胜之心,不敢相比。”

“年轻人,有些好胜上进之心,本是好事,难道都要像七八十岁的那些高人隐居深山幽谷吗?”我笑着摇了摇头。

“王上说得极是,”曹操也附和道,“要知道,曹某少年时的行径……飞鹰斗狗,横行乡里,可远比你要不堪得多。”

司马懿只低头一礼。

我只好往工作上谈:“除了梁聪外,你们四人分作两组,保证无论何时都有两人在我身边进行记录工作就可以了,其余两人就可以去处理本职业务,”我又对陈琳道,“孔璋先生年纪稍长,这几位年轻一些的就由你负责引领协调了。”

陈琳慌忙躬身一礼:“在下领命。”

“之前在朝会上虽然说得很清楚了,但我想再强调一点,”我决定给自己戴上紧箍咒,“对我的记录要如实记下,不需要为尊者讳或是春秋笔法,也不用对我的言行增加过多的修饰与赞美。(百度搜更新最快最稳定会上交由各部院长官和副职传阅并盖章后再收回入档。”

“遵命。”五人都是正色答道。

“老臣程昱求见。”殿外远远就听到了声音。

“仲德先生请进。”我朝陈琳等四人摆了摆手,陈琳便让崔琰和黄射退出了殿外,而后与司马懿在角落里的案几后坐了下去,案几上是一叠厚纸和三支不同型号的毛笔。

“王上,”陈琳先向我请示了一声,“臣等可否从现在开始记录?”

“只要你们觉得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开始。”我朝他们点了点头。

陈琳当即就提笔写了起来。

凭借过人的耳力,我听到了司马懿则在他耳边低声道:“孔璋先生,晚辈年岁尚浅,不知如何记录,能否在先生身侧学习一日?”

陈琳微一点头,程昱已走了进来。

程昱略带奇怪地看了坐在角落里的两名起居郎一眼,而后露出了恍然的神色,掬手向我施了一礼:“禀王上,吏部新任的访贤司荀谌拟写了他近期要去拜访的当世名士的名册,由于是初次行动,臣以为应当请王上阅览后再行定夺。”

“既然你都带来了,那我不妨一看。”其实我对于拜访那些老一辈的隐士和名儒没有太大的兴趣,你看,老一辈的王烈、程昱、贾诩、蔡邕,年轻一辈的荀彧、荀彧、郭嘉、司马懿、法正都已经聚集在我麾下了,我似乎没必要再像几年前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去求慕贤才了吧?

梁聪将程昱递来的名册摆在了我的面前。

当头一人的名字很是熟悉:郑玄郑康成,青州北海人,当世第一的经学大师。少时游学中原,三十岁后,师从右扶风马融(也是我老马家的先祖)七年,融自叹不如。学成后,时值党锢之祸,因牵连而遭到拘禁。出狱后,深感官场黑暗的郑玄闭门钻研学问教导学生,再无出仕之念,二十余年间,州郡多次举荐,大汉朝廷三公九卿也多次征辟,包括当年我担任公车司马令时也曾派贾诩亲自前往山东拜访,之后历任青州刺史曹操、孙坚都亲自前往,郑玄一概拒绝。

郑玄身为经学大家,不仅精通各个版本的经典文献,被圈内人称为“经神”,难能可贵的是,他同时在算数、易学、天时、历法、古文等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造诣,堪称一代博学大家。由于其在中原地区名声极高,跟从他学习的学生最鼎盛时超过了万人——当然我认为这肯定是夸大的——如果能邀请他加入太学,和蔡邕这位也算一流的名儒共同主持,我根本不愁招不到学生啊。

何况……一位对正统大汉朝廷的征辟都予以拒绝的名士,如果接受了我的邀请,那岂不是给我打了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正面宣传广告?

第二个人,就是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司马氏本就是河内大族,其先祖在汉朝也历任两千石的高官,在朝野都有相当不小的影响力,何况我听司马朗说过,现在他家才五个男儿,距离“司马八达”还有三个名额的差距,司马防年纪也才五十,至少还能再活二三十年。

第三个人,是颍川人邯郸淳字子叔,年纪已经过了六十,其人善长文赋歌词,精于各类书法,连我的老丈人蔡邕都自认不如。

第四个人,还是颍川人,姓胡名昭字……孔明,年岁刚过三十,好学不倦,颇有声名。其人也精擅长书法,尤其以隶书最佳


状态提示:79 民间贤才何其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