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这货不是马超>第四十三章 军事奇才

短暂的小憩之后,我捧起了孙子兵法第二篇。

真是惭愧啊,第一篇我也只是看了一遍而已——而且还是近两个月之前。

“作战第二。”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民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我感觉又强调了后勤和财政的重要性。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速战速决,否则将会拖垮一个国家的财政么?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再籍”是何意?“粮不三载”是说耗费的粮草不超过三年?

我用细笔在文中加点做出标识,而后继续向下看去。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国家穷困的原因是因为长距离运输?导致百姓变穷?军队夫君物价昂贵,百姓也穷的话,国家就加重……“丘役”?不是兵役吧?盗版书啊,竟然少了两点……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秸秆一石,当吾二十石。”这句总算明白了,指的是要无情地抢劫敌军敌国的一切物资和资源,对敌国实行三光政策。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春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杀敌要愤怒,抢劫要卖货?

我又一次提笔标记,这一段看来比较重要,中心思想竟然没看懂。

不过后面那句倒是有些明白:要奖赏英勇作战的士兵,更换旌旗……卒春而养……莫非是说士兵们发春、有生理需求时将领还要来养他们?!

“故兵贵胜,不贵久。”我十分赞同兵圣的意见,速战速决才更加经济。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最后一句,又一次强调了战争对于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影响,为将者,必须深知其中的要害。

我也懒得出门,凑合着询问一下蔡琰:“夫人,过来给我讲讲兵法?”

“兵法?”她又放下手中不知是儒家的那本经典,好奇的凑了上来,“夫君看的是……孙子的第二篇么?”

我得意的炫耀道:“两个月之前,我就看过第一篇了,现在进一步深入学习一下。”

“妾身十岁时就通读过数遍了。”蔡琰撇了撇嘴。

我兀自强辩:“头发长见识短,为夫活学活用,征战沙场,夫人看了毫无用处。”

她指了指我的头:“头发长见识短?夫君的头发未必比妾身的短哟!”

呃,我确实忽视了现在的环境,以后不能用这句俗语了,大家都是长发,只不过男子的头发都扎在头顶被冠帻所包裹而已。

“好吧,你有什么问题?或许妾身可以帮得上忙呢。”

我拍了拍大腿,示意她就坐,蔡琰微一迟疑,已被我横手揽进怀内。

她刚想要挣扎一下,我已在她耳边吐气道:“岳父可让我好好疼爱你呢。”

蔡琰在我肩头轻拍了一下,而后偎依在我的身上,仔细地看了看我标记的地方。

“役不再籍,”她伸出纤纤素指,划在粗糙的竹片上,“再籍,指的是再次征调兵役,籍本意为名册,这里嘛,含有征调之意。”

我点了点头:名词作动词用,兵役不能多次征调,不然容易导致民心不稳国家动乱。

“粮不三载……‘三’、‘六’、‘九’之类的字,通常都代指多次;载,并非年岁,指的是运载,”她继续讲解,“即粮草也不能过多的征运。”

“原来如此。”粮草的确是一项极其麻烦而有难办、却又是打仗所必不可缺的大事,重中之重,来回运输更是不胜厌烦。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因,依、就,你可以理解为夺取……”蔡琰想了想,“兵甲在自己的国内准备充足,而后在敌国补充粮草,应该是这个意思。”

“夫人妙解。”我急忙送上一句称赞,虽然这句话我基本已经理解。

她飞了我一眼,继续解释道:“丘役?指的就是兵役啦。”

“我知道啊。”我自以为是。

“周礼有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故而军赋被称做丘役。”蔡琰详细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来源。

我觉得这个词很少用到,但也可能是我根本不写文章的缘故吧。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蔡琰讲到了重点之处,我急忙屏气凝神,“怒者,使之怒也;货者,以货与之也。”

我迅速明白了:原来是使动用法!想要奋勇杀敌,就要使士兵们产生冲动、怒气,即激励士气;想要夺取地方的资源,就要给士兵们物质奖励。

“哦,讲得好,接下来……”我缓过神来,抱着蔡琰抖了抖。

“更其旌旗,即将敌军的战车更换成自己的旗帜;车杂而乘之,将俘获的战车混编入己方军队之中;卒善而养之……”

“善?”我瞪眼看了看:咦,不是“春”字么?眼花,眼花……

“即敌军若是归降,则应该善待之,以壮大己方的军力,从而才能战胜敌人,并使得己方日益强大。”蔡琰出了口气,她是不是也感觉到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兵法,确实有些困难?——而且还要让我这种大学本科文化的人听得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军事奇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