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极品董卓>第433章 屠夫张任

十数天的时间,在董卓大军进驻邯郸之后匆匆而过,这段时间里,董卓将已经攻占下來的地方很是消化了一番,而在这段时间的休整里,魏郡之地顺利完成了最后的交接的时候,张辽攻破聊城、博平,屯兵茌(chi)平的消息也传了回來,出兵之前预期的目标已经全部达成,而与此同时,同样是喜讯传回的还有北上多时的张任。 .

张任,在如今董卓的麾下还可谓是籍籍无名之人,不但如此,即便是在益州,其也是在刘璋接任益州之位后才著名于世的,此时的他根本就还沒有露出自己的锋芒,可是曲梁一战,张任却用他的手段给了袁绍军将士一个难忘的记忆。

曲梁之名,來源于其城墙外面环绕着缓缓流淌的曲梁河,往年之间,曲梁河的水流量不算很猛,多数的时间里都是在静静的流淌着,不过在董卓出兵偷袭冀州之前甚至在出兵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冀州一直在大雨的侵袭之下,百年罕见,连绵的大雨之下,在让人难以出行的同时,也使得城墙外面原本很是娴静的曲梁河水位暴涨。

邯郸之战后,董卓出兵冀州的消息即再也沒有能隐瞒住,而毗邻邯郸不远的易阳、曲梁便首当其冲,在张任带兵北上之后,易阳因为城小墙矮,根本沒做抵抗便早早被城中守将放弃,转而将士卒带去了曲梁,而同一时间里,为了固守曲梁城,城中守将在加固城防囤积物资的时候,还将周边县城之中的精壮全部强令充入城中,在他们的经营之下,可以说曲梁城的牢固已经能媲美一座大城了,只是才刚刚安稳下來松了一口气的袁绍守将,就被刚刚统兵赶來的张任大军给了当头一棒。

所谓兵贵神速,虽然在北上之前张任就已被董卓交代了以稳妥为上,只需牵扯住袁绍军的注意力让他们无力南下即可,可是为将者又有谁愿意被人小觑?平日里张任虽然沉默说话不多,可是心里的傲气比起其他将领來说丝毫不弱,尤其是在见识过同样师出童渊张绣、赵云之后,张任就不止一次的渴求用功绩來表现自己的价值,而此时独统一军,张任自然将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压抑下來的渴求彻底了释放了出來。

易阳之后,张任就特意寻了当地的商户來了解周边的地理环境,是以在他还未至曲梁之前,心中就已定下了破城之策,当他大军赶到,发现自己所知与曲梁周边的情况无二之下,张任根本沒有做丝毫停留的就直接使出了手段??撅河。

受太行山的影响,以及整个中原之地的大趋势影响,曲梁之地也是西高东低的地势,张任先是下令将曲梁河上游的河段堵上蓄水,短短不到半天的时间之后,决口而下的曲梁河水犹如洪峰一样,望着下游处的曲梁城轰鸣滔天而去,在原本环绕城池的弯曲处轰然爆发,本來天险的存在,在这个时候却成了压倒曲梁城的最后一根稻草,轰鸣之间,百丈长的城墙在面对大水的撞击下轰然倒塌。

短短的时间里,城中的袁绍军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稍有反应,不知道有多少人连个声音都沒能传出,就被轰然倒塌的城墙瞬间淹沒,曲梁方圆十数里之内,一片**。

不得不说,张任的手段太狠了些,水火无情,用起來容易,可是想要消除带來的影响就难了,大灾之中枉死之人不知凡几,而有多少枉死之人,就会有多少仇恨在。不过同样的,无论是水淹还是火烧,这等之策对于敌人的威慑也是绝对的,此时城中残存的众人一个个都好似傻了一样满眼惊恐的瞪着城外,在大水之后张任将他早已暗中准备下的木筏抛入水中直奔曲梁城洞开的缺口而來的时候,一个个根本沒有丝毫反抗的就直接做了张任的俘虏。

事实上,城中的守卒也根本沒有想到,眼前这条哺育了他们无数年的曲梁河,此时竟成了他们的夺命杀手。要知道,之前张任带兵赶來后就在城下他们肉眼可及的地方休整,他们本还在等张任之军休整后攻城呢,谁能想到张任统率的大军就好似幽灵一样來的匆匆去的也匆匆,只是半天的时间后就转而奔向远方,守将本來还在庆幸张任沒有攻城呢,谁成想转眼之间,就已人鬼殊途。

一场大水之后,曲梁城可谓是生灵涂炭,在收拾曲梁的残局的同时,张任却沒有丝毫停留的将部下宋宪、郝萌等人派出,开始攻掠曲梁周边的其他县城。而如果说曲梁之事使得张任锋芒毕露的话,那么接下來再又发生的事情,就彻底奠定了张任继董卓之后,第二个被冠以屠夫的名号,在大半个月之后,就在曲梁的惨状刚刚陆续传开的时候,张任就再次用他的手段震撼了一众袁绍的手下。

曲梁再北最近的地方,能够算作大城的就只有巨鹿了,昔年的广平亦能位列大城之列,只是当年黄巾之乱时,广平也好以及更东北方向上的广宗,几乎都受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相较之下巨鹿虽然也受损严重,却勉强的保存了下來,在袁绍入主冀州后,在巨鹿之地的世家大族发力之下,巨鹿城逐渐恢复起了生机,只是相较早年,也是已经多有不及,不过虽是如此,也是冀州境内有数的繁荣之地了,而张任的目光再次盯向的地方,就是这里。

不同于曲梁,不同于广宗广平,巨鹿对冀州而言,其影响力绝对不是这些地方所能够比拟的。

自古以來,巨鹿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级丝毫不亚于洛阳、长安,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袁绍入主冀州之后,更是在其


状态提示:第433章 屠夫张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