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常安”朝堂。
宽敞的朝堂大厅内,列队躬身站立着王邑、王寻、王盛、王林、王秀、崔发、哀章、张邯、唐尊等等新朝股肱大臣二三十人。
丹陛之上御案后,坐着一位面se冷峻体态臃肿的虚胖老头,金黄的冠冕盖不严几乎全白的头发,十二旒垂珠遮不住脸上成堆的皱纹,也遮不住那因缺少睡眠而布满血丝的两眼。
这就是双手沾满鲜血、令多少人不寒而栗的新朝皇帝王莽。
班固《汉书》中这样描述王莽的长相作派:莽为人侈口蹶顄,露眼赤jing,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
意思是说:王莽的嘴很大,但下巴短;两眼鼓爆,眼珠发红,说话嗓音大。他个头也不算低,在七尺五寸左右。虽然个头不低,但爱穿厚底履,戴高冠,用硬毛装饰衣服。平时好挺着胸脯脸朝着天,眼光从鼻翼两边斜she下来看着他眼前的人。
这种看人的姿势,足以说明王莽的居高临下,蔑视一切。
但毫无疑问,这种“反膺高视,瞰临左右”,应当是王莽在当上皇帝,或是在当皇帝之前非常得势的时候的作派;在这之前,尤其是在他地位卑微的时候绝不是这样的。因为从《汉书》对王莽最初的描述可以看出王莽在这个时候是何等的谦恭卑下。
《汉书》中说,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父亲王曼,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同父异母弟,只是在很年轻时就抛下王莽母子去世了。政君自从当了皇后,一家子全沾光——首先他的父亲王禁,也就是王莽的爷爷,在政君成为皇后的前三天就被封为平阳侯,之后更是加位特进,而政君的叔叔王弘也官拜长乐卫尉。王禁薨后,他的长子,也就是政君的同父同母大哥王凤袭位平阳侯并入朝为官。元帝驾崩后,政君所生的太子刘骜继位,这就是孝成皇帝,而政君自然也就成了皇太后,第一国舅王凤不久也成了执掌朝权的大司马大将军。如此一来,王家更沾光,于是太后的同父同母弟王崇立即被封为安成侯,而五位同父异母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后来也都分封为侯,五侯同i封,故天下谓之曰“五侯”。这样,除了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死不得封外,政君在世的七个兄弟全都为侯,全都有其封国食邑。
有了封国食邑,每家都有几千或上万户老百姓供养着,再加上王氏七兄弟个个在朝为官,月有俸禄,七兄弟之家自然家家富足,钱财无算。于是七家子弟都争相攀比,看谁的车乘更豪华,马匹更壮健,衣服更鲜艳,丫头更漂亮。王莽母子的衣食虽有公府的供给或太后的恩赐,但也刚刚够吃够穿,毫无富余,与时尚华丽的从兄从弟们比,王莽根本就是个灰头土脸的穷小子。
有一句老话叫“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是指一般的穷小子见了富家子弟除了对人家的艳羡就是对自己的哀叹,只怪自己命不好,没有一个好老子让自己高人一等,锦衣玉食,而没有想到要靠自己的奋斗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王莽则不一样,王莽既不艳羡从兄从弟们有个好爹,也不哀叹自己没个好爷;他暗暗立下壮志,一定要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或许,那些穿着鲜亮衣裳沾沾自喜趾高气扬的从兄从弟们就是他的奋斗动力,彼此间巨大的反差正是他产生强烈愿望要改变人生的力量源泉。所以他开始发愤读书,穷治典籍,冀图有朝一i靠自己超人的才识本事拜官封侯,跻身上流。此时的王莽一定是这样向他的从兄从弟们暗暗发狠的:小子们你们就看着吧,老子虽然没有你们那样的官爹侯爷,但老子将来照样也要摆脱穷困,出人头地,而且还要大大超过你们!于是孤灯寒窗下,这个穷书生不知度过了多少寂寥寒苦之夜。
但王莽又绝不是个书呆子。他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就是人情世界,没有人情你将一事无成,没有人赏识你再奋斗恐怕也是一场空。于是他除了刻苦读书,更把心思放在人事交结上;只要有机会,就去拜访长安城中的名人雅士,朝廷贤达;仗着自己通晓经史典籍,与这些人交流探讨,互通己见。当然这时的王莽是以“晚辈”的姿态去“求教师长”的,其言辞之谦卑,礼数之恭敬,是任何一个高傲的“师长”也不忍心对其冷落的。当然这些贤才雅士也清楚,这个面容清瘦两眼有些鼓爆的年轻人虽然是布衣白身,可他毕竟是当朝天子的表兄弟,是当朝皇太后和朝廷第一重臣大将军大司马王凤的亲侄子;他虽然现在默默无闻,可谁能保证他永远无声无息?何况就其学识才能以及过人的心计看,这个年轻人将来没准要飞黄腾达,名噪朝野;和这样的年轻人相交结,准没坏处!
其实名人雅士只是一方面,王莽心中份量最重的还是他的七位叔叔大爷。因为他们既比名人雅士权位高,更比名人雅士多着一层亲情,也就更容易接近——太后姑姑虽然不能轻易见到,但叔叔大爷的门槛还是比较容易踏进的吧?如果能够打动叔叔大爷,让他们在天子或太后面前给自己说说话,那踏入仕途岂非更加快捷?于是这个城府极深的年轻人,有事没事就到七位侯爷家,向叔叔大爷婶子大娘们嘘寒问暖,极尽问候;其话语之温润体贴,目光之真诚关切,足令叔叔大爷婶子大娘们倍感温暖而由衷地感叹:“莽儿这孩子真懂事。”
不过王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