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琢磨了很久,一杯茶都快凉了,见宇文护拿着一叠折子进了琉璃疏阁,这才提起黄笔写了个“阅”。然后在背后批“下”,随手丢在一边,一会儿自然有学士进来收走。
宇文护是皇帝亲手提拔的首辅,按理来说他才更应该是皇帝的心腹,但谁都知道,在帝后两党相争上面,王显站在皇帝这边的态度更加明显。而宇文护则有点油滑,两边都不靠,所以皇帝在平时的话语中,对王显更显亲热。
宇文护对此是有点微词的,不过不是对皇帝,而是对王显的为人。在首辅大人看来。为官之道在乎平衡,君子贵自矜,矜则贵,贵则久。反正不管怎么闹,皇帝都是刘家的,做臣子的管好政务便可以了。像王显这样的,很容易被得势一方给赶下台。那就一去呜呼了。
宇文护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见王显放下黄笔,这才笑道:“王司空今日下衙之后,可有空闲?”
王显喝了一口凉茶,跟着笑道:“唔,老夫倒也无事。莫非,宇文丞相有所安排?”
“安排说不上,只是老夫最近新得了一卷钟繇的字。想跟老弟分享一番!”宇文护笑眯眯地说。
王显拿起另一本折子,边看边说:“哦?钟繇的字?是丞相自己购得还是……?”
宇文护咳嗽了一声,淡淡道:“是我犬子在青州无意中购得,便送与老夫了。”
王显放下笔,奇道:“哦?是令郎宇文成都否?”
“正是!”宇文护笑眯眯地看着王显。
王显明白了,看来宇文护邀请自己看字是添头,真正想跟自己见面的。应该是他的儿子宇文成都。至于原因嘛,当然是鄢家!
鄢家倒台,至少青徐两州的布匹行当就要让出来给这宇文家的幼子给吃下去了。不过,宇文家族这吃相有点难看啊!
王显摸着胡须。有点摇摆不定。今日如果去宇文家的话,那副钟繇的字肯定归自己莫属,但真要这么快着手收了鄢家的产业?
王显其实也是同意鄢家倒台的,王家比不得那些公侯之家,甚至连宇文家也比不了。不过王家在王显当官之后,也有亲戚做起了借贷生意,鄢家一倒,王家的借贷生意将要好做很多,最起码在老家的生意就会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思虑及此,王显也淡淡地说:“行啊,下衙之后,老夫便陪丞相去欣赏一番钟繇的字!”
宇文护也微笑点头,不再言语。
在这次倒鄢风潮中,像王显这样被家族亲朋裹挟起来,向鄢家施压的官员可是不少。内阁大臣们,其实也是看鄢家这些年生意实在太大了,阻碍了不少人的商路,风潮起来,便顺手推舟,送鄢家一程罢了。
※※※※※※※※※※※※※※※※※※※
四月初七,王显再次上职时,看见一份不知道属不属于自己的折子:《言商论》。这份折子上通篇没有提到鄢家一个字,但将鄢家倒台之后,对国家的影响,特别是对运输行业及丝织行业的冲击一一说明。同时点出,一旦鄢家倒台,帝国西北平叛的军事行动至少要延迟半年以上,因为鄢家的倒台,新兴势力对运输行业的整合至少也要半年。这还是乐观估计,若是中间出现变故,怕是一年也难以顺畅提供平叛大军的后勤补给。
这折子既说了民政又说了军事,更提了检察院的职责,王显也拿不定主意,这折子到底属不属于自己。再看落款:行政院参议处编外郎中窦冼。又是个不入流的小人物。
王显已经明显感觉到不对劲了。像他这种政坛老鸟,一点小事都能引发一大堆的联想,更遑论连续两次遇到这种不明显但却很有针对性的折子了。
“难道,有人准备帮鄢家把局面反过来?”王显忽然想到这点,不过转而又失笑,谁又有这么大的能力,救必死的鄢家呢?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王显继续将这份折子黄批即阅下档。不过心头那份隐隐的不安还是让他有点不放心,下衙之后,便让下人去调查这个何宽和窦冼到底是什么身份。
四月八日,没等下人的调查结果报上来,何宽和窦冼的折子却在不经意间流传了出去。内阁公廨里议论纷纷起来。
对于这些学士来说,他们虽也有大家族的子弟。但更多的却是平民家庭出来的,虽说不上赤贫,但也不是大富大贵。窦冼的《言商论》切中时弊,指出一旦鄢家倒台,许多地区的物价将上涨,特别是依赖运河运输的帝都。虽不至于像帝国银行崩盘那样波及全国,但也是绝对是商业大震荡。
等这些学士们赶紧将消息传回家里。事情就算掩盖不住了。一时间,这些帝都民间开始有点骚动起来。柴米油盐才是民众最关心的事,鄢家倒台将可能直接导致帝都物价上涨,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民间开始议论起鄢家的事来……
※※※※※※※※※※※※※※※※※※※
在现代社会里,像鄢家这种国家扶持的超大型企业是不可能崩盘的,就算鄢家想崩。国家也绝对不会允许。可现在是封建时代,官本位社会。加上朝野内外的利益贪婪和帝后两党内部的争斗妥协,最终将鄢家送上了绝路。
这也是王显能够明白看到的鄢家的结局。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篇折子,就隐隐要卷起新的风潮。到底是谁?
当天晚上,下人送来对窦冼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