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210章 【郑家屯】
,于27日照会中国外交部,要求全面继承战前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目标直指胶济铁路和沿线矿产开发权利。

唐绍仪、顾维钧当即予以驳斥,称,胶济铁路是在日本对德最后通牒生效前,由中国陆军第九师收复,与日军出击青岛毫无关联,当然不能作为日军之战利品。唐绍仪在随后发布公告:欧战爆发而中国局外中立,日军以战争行动占领青岛,根据德国租借胶澳条约,日本在青岛的统治权按照租借条约延续至1923年结束,届时,中国将收回青岛主权。

历史又要上溯到1898年,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德国强占青岛,强迫满清政府签订租借胶澳条约,租期25年。**见状不甘落后,立即强占旅顺口,也强迫满清政府签了一份租借金州旅大条约,租期也是25年。

青岛与旅顺在日本人眼里的分量截然不同,日军前脚撤出旅顺,俄军后脚就占据、强租,那不是打日本的耳光吗?从此,日本卧薪尝胆、积极准备对俄战争,于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战后,**在南满的一切权益转交日本。日军在旅顺设立关东州都督府,以护路队的名义常驻军队,从一个旅团增添到一个师团,再增添到1914年底的约两个师团。

静观各方风色,时机已然成熟,27日午后,定武上将军、长江巡阅使兼山东军事观察使何向东加衔上将在上海哈同花园通电,销假,即日动身进京述职。

日本人立即把何向东北上看做“中国政府就山东交涉案将向更强硬的态度转变”的信号,立马见好就收,胶济铁路的事情也不提了,闷着头发动日本国民先移居青岛,站稳脚跟再说。

1923年,中日双方都把这个年头看做关乎山东、辽东两大半岛的“决战之期”。

不过,决战之前,双方都会在一些“小事”上做文章。何向东是带着一份密电登上北去火车的。密电来自于奉天将军府,张锡銮回到奉天后左思右想,支持袁世凯吧,国家肯定内战,凭白给日本人以好处;不支持袁世凯吧,拜把子的情谊和多年来的交情上说不过去。左右都是为难呐!

张作霖回到奉天后,出了一个两面讨巧而奉天得利的主意。

文章得从郑家屯的日军说起。郑家屯位于吉、奉两驶接地带,具有相当重要的交通和战略地位。

日俄战争后,根据1905年所签订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日本虽然获得了在南满地区有守备铁路的驻兵权,然而郑家屯既不属南满范围,也不是铁路附近属地,原无驻军的理由。1914年8月,对之窥视已久的日军借口其在郑家屯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时曾受中国**的误击,以“保护居留日侨”为名,悍然进驻郑家屯。后误击事件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日本不顾中国政府再三的抗议,继续非法驻军。

原本此事由奉天将军府会同外交部办理,此时,山东的军事眼见停了,传闻的第十五师出关驻防东北一事是说来就来。奉天各部都不愿意“突然有外人插一腿”在自家地盘上,那怎么办?

请何向东来解决赖在郑家屯不走的日军,希望以此事让何向东陷入外交纠缠中,知难而退,免得第十五师开到东北。又可以敷衍大总统袁世凯那边,看,老兄弟在给姓何的出难题了。还可以让日本人也觉得麻烦,能从郑家屯撤走最好。

因为,奉军是承担了进剿蒙古巴布扎布匪帮任务的,巴布扎布身后就有日本人撑腰,日军进驻郑家屯,实际上是控制要道,随时给巴布扎布开逃生的口子。

别人觉得难,是因为不敢去挑战日本人。接到张锡銮电报的何向东,却已经看到东三省军队接受整编,日军撤出郑家屯的远景了。


状态提示:第210章 【郑家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