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深夜,李氏刀具的厂里一直作业声不断,甚至每天都通宵达旦。
李立笙和小成刚弄好仓库成品仓的归类,两人都倦意十足,一路无言,慢慢朝办公室走去。
“这几天真是能把人给累死,也不知道这突然之间暴涨的订单量能不能供应得上。”李立笙正好推开玻璃门,她就抬头絮叨了一句。
“接下来估计还会有更多订单,单纯是新款的一刀两用斩切刀就订了1万把,但正好这批钢材的料子9cr18mov钢芯,现在厂家炼钢跟不上,复合的钢芯成本高,低价的钢板我也不想入。免得后续货做不好,就算交了也没有意义。”
李立笙伸了伸腰,这么忙碌又高强度的节奏,整个人状态都不对了。
“现在货期倒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现在订单排期问题,我算了一下,订单排期都要到明年中了,我们得招人了,不然这生产周期,我们是没法应付的。就怕到时候要货的人得到门口蹲守了,毕竟现在李昊他们开拓的市场效果太好,这些日子来找的人太多了,陆陆续续的,指不定人数还得翻倍的增长。所以我们得赶紧调整排产了,这个排产单得重新调整,多开两个生产线和包装组。”
徐瑶递给李立笙最新的生产排产单和首样的文件,李立笙逐一看了看,至少6款产品,单纯是订单量总和就有将近10万把刀。
“我们的产能这么下去的确跟不上了,找找劳务公司的人,还有让小于贴招工启事,改天去工业园那边摆摊,看看能不能短时间内招募到一批人,我们的刀具中低档次和高档次都有,这样工人的层次不同,技术能力也不同。所以招聘要分两个档位,一些是普工,一些是高工艺要求的技术师傅,这种要去别的同类型公司高薪挖过来才行,不然高成本的做坏了,废品率一高就完蛋。”
李立笙跟徐瑶分析道,工厂没有人事行政,很多时候都是徐瑶和小于自己搞定的,所以现在这销售的渠道打开了,扩张也就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们要的工人技术含量差异大,这么处理就得分两个部分的生产线,那么现在共同的一些车间就要并线生产,这样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生产会导致错乱,而且工艺技术参差不齐。除非,我们能够同时错开订单,把中低部分的先做了,高端的后期排产,但这样客户的周期就会变长。”
徐瑶计算过订单签订的周期,如果交叉生产是最好的处理,毕竟这样可以同步不同的客户生产订单,但如果交叉就意味着生产会错乱。毕竟不同档次的生产线,工人的技术不同,从工位轮转上就有问题,更别提物料之间的流转,不同型号的订单,平日里常规的都避免不了出错,要是这些订单一下去,更乱。
“这问题是很大,我们同步了两个档次的产品,人员和物料差异太大,除了双开生产线,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李立笙想了想,目前的设备和工艺,不能交叉使用,高端的刀具还要用到更好的砂轮进行开刃,这么一来,订单不但不能交叉使用工具,还要分清楚应用订单批次的工具。
“要不,我们能不能购置多一点设备,现在订单肉眼可见的加速增长,我们厂房的空间利用率还不算是特别高,足够我们开多一条到两条生产线的。只是这部分,我们还需要规划一下生产区域,毕竟现在太多物料堆着,尤其半成品,流转不动起来,这些东西就日积月累,回头再多空间也是徒劳。”
徐瑶这些天一直在研究,这批线下客户都是冲着他们的空心柄和锻打刀,以及高端的9铬刀具来的,而他们的特点就是要赶着在年底前上一批年货销售,毕竟外地各家各户过年都会换刀具,也是个销售旺季。这就导致了生产周期最长的不过60天,这60天要完成那么多的基础扩建,的确不是容易的事。
“我想到一个办法,但不知道能不能行,得做测试才行。”李立笙突然想起以前去过一家制造业工厂看过的生产模式,忽然想起那种方法可行。
“什么方法?说来听听,毕竟现在订单是绝对有的,儿子和岑贵还没回到来,估计还在跑别的地方,这么看,全国各地的订单量,这体量就大了去了。”徐瑶心里头笃定,儿子还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毕竟5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西北、华北、华东三个区都走了大部分,这就证明他们的销售方法不但可行,还特别的深入人心,不然那么长途跋涉,别人怎么会愿意如果颠簸到一个小城来看厂子,下订单。
“我们分开两条线可以,共用工具也可以,但我们要把中低端的产品用一条共同的生产线,高端的生产线在旁侧,但是工具可以增设,人员错开。每一个订单,共同品类或者材质一样的,我们实现两个小组作业的形式,参照包装部门那样的架构,小组围在一起,除了冲压和热处理不用区分之外,其他部分全都采取2-3个同类订单小组作业模式。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员流动的时间和周转,还可以更好更高效的完成订单,而且我们可以成立巡检组,质量巡检,由他们去检查和监督产品批次质量问题,再开一个验收车间,把不良品和废品都区别开来。做中低批次的可以大批量依靠机械操作,但高端的款式的生产工人就少,要适当的形成小组合作,这样对于质量控制有好处。总之我有个原则,就是产品交货期可以略为延迟,一切都必须以质量为主,产品质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