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我听了怎么那么的不顺耳,瞬间就觉得我是大话西游里的那句台词:“你看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呀!”
我愣了半秒钟,觉得不能在空姐面前失礼:“啊?好像啊?那是我的荣光,五菱牌的。”
她笑了起来:“这位先生真幽默。哦,我记得了,您是那个悬崖玻璃屋的创始人。”
我顿时就阵脚大乱了,怎么连空姐都知道我?不可能啊!我是上过电视,但是大家都知道,电视节目的热度也就那么的一阵子,过了就过了,我又不是明星,需要热搜来维护存在感。我问:“你怎么知道啊?”
她晃了晃手中的杂志:“里面有一篇关于你的文章!原来真的是你!”她翻开杂志,指着里面的内容,“喏,这不是你吗?”
我一看,那是我站在树屋露台上的一张相片,手指着悬崖上的玻璃屋。
我说:“哎,居然把我最帅的样子给拍出来了,我要点个差评。”
她差点就大笑起来,职业素养让她的笑容收放自如:“林先生真会说笑。”
我说:“我没接受过访问啊!所以,这篇文章除了我的帅代表我之外,内容不代表我的观点哟!不过我得看看内容再说。”
我在空姐的注视下一目十行的看了这篇约莫1000字的文章。很明显这文章就是投稿性质的,粗读一番,感觉文笔细腻,有点小清新,又有点软文的感觉,这杂志的小编,看来也没什么好的稿件了,自己又写不主这样的小清新文章,稿件严格审核一点,是不能采用的,毕竟带着软广的痕迹,我只能说,采用这样的稿件,确实是在标榜自己航司与别的航司在某种气质上的不同。我再看看笔者,便笑了起来。
空姐有点好奇,问:“林先生您?”
我知道她的意思,我回答:“这是我妹写的。若不是她写的,我就投诉未经授权了。”邻座的大叔再次将不屑的眼神用轻微的肢体语言表示出来。
空姐更加好奇了:“真的是悬崖上无底玻璃屋?”
我笑笑没出声,我知道我再和她聊下去,按照我曾经的导游工作能力,至少收获潜在客户一枚。不过这样的话,难保她不会给其他乘客投诉她工作期间不工作,这样就不好了。
我在这篇文章的空白处写了我的电话号码,后面括号写着微信同步,写上“国庆之后,过来三个优(thankyou)服务:优质、优惠、优待”,再画上一个笑脸符号,然后递给了她。以前在段子上看得多了去的都是某些乘客见到空姐就千方百计的讨要电话或者微信,今天我算不算是主动给电话微信号给空姐呢?这种场景,应该只出现在一些霸道总裁式的小说里吧?但是,我主动给,不代表我心里的想法是龌龊的,恰恰相反,现在的我,似乎开始了主动出击,为项目!在火车上的王芳,还有大妈,现在灰机上的空姐,都是我看到的商机。谁知道会不会是商机呢?至少在大规模的营销策略之下,我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且事无巨细。
空姐将杂志接了过去,看了我写的文字,微微一笑,朝我点了点头,便将杂志塞到了旁边的网袋中,依旧坐的好好的,一副标准的职业样子。
坐我旁边的中年人朝空姐挥挥手:“乘务员,你好。我想看看杂志。你能拿刚才那本杂志给我吗?”
md,这不是明摆着砸场子吗?我现在又不是和你在比赛谁先认识空姐,你还上头了不成?我也学他,就将头微微转过来,用眼角余光和轻微下压的嘴角对他表示了不屑。
空姐依然职业性的微微一笑,将网袋里的杂志拿出一本递给了他。
他看也没看嚷嚷:“不是那本啊!”
空姐说:“是同一期的,不同一本。您若需要其他期的,我再拿给您。”
这中年人便不做声了,百无聊赖的翻阅着那本杂志,也翻到了关于写我的那篇文章上,翻一下又用眼角余光看看我,我也没作声,只是看着窗外,窗外的云,渐渐的从刚起飞时候的橙色变成了宝蓝色,然后再变成了暗灰色,看不清的内容,真的有点儿像项目的未来。我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发现自己虽然对项目的的未来有个认识,但是却又不是那种完全清晰明了的认识。很多名人记传里,那些名人都标榜自己如何的慧眼独具,在n年前全地球上就他一个人发现了未来的某种发展模式,我是不相信的,毕竟成功者书写的成功,总是比失败者造就的失败要来得更受欢迎一些,至少看上去、听起来要正能量一些。我就活在这种看不清未来的状态里,焦虑是无时不刻的萦绕于心,以至于每次看到香蕉树我就更加的焦虑一些,那些只是象形而已都能让我这样,身上背负的压力就不用形容了。说到底,算是道行不够。
我有团队,但是都是基于我的构想而搭建的团队,不一定是完全和我相同认识,但是太过离经叛道的成员怎么会在我的团队里呢?这也是一个问题所在了。如果有这样的人,我的容忍度能有多高呢?我现在在想这个问题,还是不该想这个问题呢?我想,没有一个团队能收纳一个这样的人在团队里吧?我也一样。但是现有的格局该如何打破呢?看上去,我们项目没啥问题,资金虽然是一个永远的问题,但是至少能撑上不短的时间;人才也不是问题,至少是都能在某种状态下独当一面不短的时间,比如这次我自己丢下一切来梵净山,也不见有人发信息给我说干不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