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组团游三国>第0337章 蔡鹏 我要带兵

刘备主持的会议从清早开到深夜,仍没有开完。

关于出兵这件事,刘备已经下了决心,不需要再讨论了。但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研究。重要的问题包括:派多少兵?谁带兵?什么时间出兵?后勤补给问题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比如,派兵数量直接影响到带兵将领的选择,也决定兵力集结整编的时间,派兵数量的多少还会牵扯补给问题。同时,出兵时间也影响着其它几个方面。

最初,讨论的焦点就集中在派兵数量的问题上。

以蔡鹏张飞为代表的观点是:既然决定出兵,就要像个样子,出兵太少不过是糊弄事,不会对河北战局产生多大影响。蔡鹏等人建议多派兵马,还有另一个理由:主公刘备是在河北起家的,多派兵马,剿灭辽东后,可以趁机抢回河北的地盘。军中很多老兵的老家都在河北,打回老家去,是大家的心愿。

而以糜竺为代表一方的观点是:出兵太多,后勤补给成问题。出兵打仗的耗费,是在家屯守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新野刚刚喘过一口气,再次大规模出兵,难以承受。糜竺等人还直言不讳的提出另一个担心:如果出兵太多,新野内部必然空虚,即便曹操没有歪心眼,也不能排除荆州刘表不会对新野动心。

两种观点僵持不下,不知不觉间,话题便从派兵数量转移到由谁带兵的问题上。

蔡鹏张飞赵云等都积极申请统兵带队。

此事关系到辽东、关系到那个公孙霸,蔡鹏当然要力争亲手铲除这个祸害。

张飞争着带兵的理由很简单:现在新野太消停了,生产建设方面他插不上手,这个打仗的机会绝对要争取过来。

赵云也申请带兵出征,这很出乎大家的预料。在蔡鹏眼里,赵云一向很低调,绝对的“服从命令听指挥”,对待冲锋陷阵这件事,赵云一贯的作风是不派我去,我就积极备战,派我去就绝无二话。

“子龙,你跟着凑啥热闹?”蔡鹏问道。

“我不许他们祸害我老家。”赵云的回答简短,但态度十分坚定。

虽然张飞赵云都在争,但蔡鹏心里有数。论资历,赵云不如自己;论谋略,张飞不如自己。这两个人很难争过自己的,真正领蔡鹏担心的是关羽。

在军中,关羽的资历、威望都高于自己,又是主公刘备拜把子的二弟,如果他想带兵出征,恐怕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但这段日子,正轮到关羽带兵在外巡守,如果能趁早决定,自己的希望的大多了。

于是,蔡鹏赶紧转移话题,把争论的问题转移到何时出兵上。

基于早出兵,自己带兵的机会才更大的“私心”,蔡鹏主张出兵要趁早。

有人反对:出兵打仗不是儿戏,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蔡鹏争辩:早出兵不等于早打仗,早出兵,到集结地陈留后,才有更多的准备时间。

……

会议就在这样的争辩中,从清晨一直开到深夜,却一件事情都没有定下来。

众人争辩不出结果,其实就是有了结果,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下,就要主公刘备来最后定夺了。

众人全部自觉地闭上了嘴巴,静静地等着刘备做出决策。

刘备注意到,在众人不停地争论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未发表意见,这个人就是军师诸葛亮。

“孔明军师,你有何看法?”诸葛亮变得越来越沉稳了,刘备对他也愈发器重了。

刘备发问,诸葛亮终于开口了:“主公,以亮之见,诸位同僚所言均有道理。”诸葛亮这句话等于没说,但如果诸葛亮只会说这样的话,他就不是诸葛亮了,就可以改名为“诸葛闹心”了,“然,此番出兵,事非寻常,亮以为,当首先明确的是为何要出兵?”

张飞也许是觉得诸葛军师秀逗了,为啥出兵?当然是为了打公孙度啊。张飞探起身子,又要抢答,被一旁的蔡鹏按住,示意他认真听讲。

“恩。”刘备点点头,示意诸葛亮说下去。

诸葛亮继续道:“此番各路诸侯出兵勤王,非为私利,而是为了皇帝陛下、为了大汉社稷,更是为了天下苍生。这才是我们新野出兵的目的,明确了这一点,则出兵之名乃正,主公之行乃义。”

诸葛亮的话浅显,却和正道大义。如果新野为了应付事,出于凑热闹随份子的目的,那根本不必考虑出兵数量出兵时间的问题。但如果是为了拯救汉室江山,救黎民于水火,那这些问题还有争论的必要吗?

刘备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众人明白,主公已经有了决策。

刘备又道:“孔明可否详细论之?”刘备想听听诸葛亮具体的意见。

诸葛亮答道:“出兵勤王,在心而不在表,只要心怀忠义,则一介匹夫可抵满怀心腹事之千军万马。亮尝反思董逆之乱,十八路诸侯举义兵之事,二袁之心可比曹孟德、孙文台乎?”诸葛亮已经逐渐谙熟为臣之道,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既不能替领导做主,又不能没有自己的观点,诸葛亮借当年十八路诸侯发兵洛阳,征讨董卓的事例,向刘备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诸葛亮说,当年十八诸侯伐董卓,诸侯当中,以袁绍袁术二袁兄弟势力最大,袁绍还被公推为盟主。然而,真正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赢得声望和民心的,却并非袁氏两兄弟,而是实力逊色很多的曹操曹孟德和孙坚孙文台。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状态提示:第0337章 蔡鹏 我要带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