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汉军可以通过城墙迅速调兵,针对具体险情进行兵力调派,把兵力投送到城墙上的各个地点。
但是,汉军也不能安排太多将士上城,防止超出了城墙的承重能力,压垮城墙。
城里同样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作为预备兵力进行支援和应急。
赵云又提出了几条建议,都是一些军务上的细枝末节,廖化认真听完,对重点建议进行了记录。
等到赵云说完想法,他询问起廖化:“廖将军还有什么打算,尽管跟我提。”
廖化没有思索,立即开口,“咱们最好打造一些应急的小船,以便在城里出现洪灾的时候,可以用来调兵,或者,运送传令兵。”
廖化之所以要跟赵云提起这件事情,那是因为,修造船只需要耗费大量物料,而且,这些船只未必能派上用场。
从时间上看,即使汉军抽调了全城工匠,全力制造小船,也不会造出太多船来。
为了增加汉军防洪的船只数量,廖化势必要占用很多紧缺资源,这就需要赵云的同意。
赵云的确有顾虑,他询问道:“你觉得,咱们有必要在城里建造小船?”
得到廖化肯定判断之后,赵云点点头,“既然你觉得行,那你就去做吧。”
赵云说道:“一旦魏军采取水攻策略,我军将会面临极大的守城压力,北城战情最紧急,一定不能松懈。”
廖化点点头,承诺道:“赵将军放心,我将会一直驻守在北城墙上,监视魏军一切风吹草动。”
北城的确是魏军进攻的重点方向,但是,廖化还有其他顾虑。
一旦魏军破坏堤坝,汉水泛滥,樊城外变成泽国,那么,魏军很有可能会使用水军,利用船只快速调兵,接近樊城。
北城的地势较低,城墙又高,所以,魏军直接攻坚的可能性不大。
魏军很有可能驾船赶到其他三座城墙边,从船上直接架设短梯,便可以轻松翻越城头。
二将达成共识之后,廖化告辞离开,走之前,他说道:“希望赵将军抓紧时间养伤,我有预感,襄樊之战似乎很快就开始了。”
……
魏军决堤之后,樊城外的水位不断上升。
尽管将士们已经针对显眼位置进行了补漏,洪水还是顺着城门和墙体的缝隙,漫入城里。
汉军在南城进行的土木作业,也为将士们争取了反应时间。
除了直接流入南城的洪水,那些穿过其他城墙的洪水,也迅速在城里分流,向着地势更低的南城汇集。
北城的洪灾压力最小,这里的水势最缓,守兵兵力又充足,将士们迅速完成了防洪的处置。
北城水情稳定之后,汉军准备分派兵力,前往其他方向协助守军防洪,魏军突然响起了战鼓声。
魏军果然对这场进攻早有准备,提前准备了大量小船,甚至是快艇。
船只不断入水,搭载魏军士兵之后,直接朝着樊城冲了过来。
魏军船队快速接近樊城北城,丁奉一声令下,守军立即发起进攻,城头的弓箭手与连弩车开始向敌军船队倾斜箭雨。
就连丁奉自己同样按耐不住性子,亲自操纵起一架连弩车,对魏军船队进行狙杀。
魏军船队上虽然也有少量弓箭手进行还击,但是,不论敌军的箭雨规模还是反击力度,都远差于汉军将士。
魏军兵将只能徒劳的举盾防护,不时有船只被射中,一些魏兵没能保持平衡,跌落水中,一些运气不好的小船直接被击沉了。
鼓声开始改变节奏,魏军调整行船方向,朝着樊城的两侧迂回。
放下连弩车,丁奉来到廖化身边:“根据末将的分析,北城的威胁已经解除。”
“请将军下命令,我愿统兵驰援友军,彻底瓦解敌军的攻势。”
廖化摇了摇头,“敌军似乎不准备强攻北城,但是,北城直面魏军,压力最大,你不能轻动。”
“支援其他城墙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我会亲自走一趟,北城就全部交给你了。”
廖化判断,敌军调整行动的目标,并非是为了进攻东西两侧城墙。
只有顺着汉水从两翼突袭南城,才会最大限度降低汉军连弩车的威力,让战斗进入到简单纯粹的攻防战中。
可能性不大,廖化还是派出了传令兵,要求其他三面城墙的守军加强戒备。
迅速抽调了救援兵力,利用城头,将士们快速行军,向南城方向运动过去。
行军的过程中,廖化约束着将士们的行军速度,让汉军与魏军船队南下速度保持一致。
廖化甚至可以抽出时间,鼓舞汉军将士的士气,给西城门守将樊高,传递了一些防守经验。
就这样,两支军队先后到达了南城,开始了新一轮的攻防战。
魏军的攻势简单直接,并没有出乎廖化的意料。
魏人直接将船靠岸,架设短梯,进行攻城。
南城守将沙摩柯早已经得到了廖化的提醒,所以,守军立即做出反击。
尽管没能发挥出弓弩的威力,五溪勇士们的近战能力却丝毫不弱。
在狭窄的城头,两军进行激烈的攻杀。
洪水即将接近樊城的城头,魏军可以把船只停靠在城墙边任意地点,发起进攻。
魏军兵力充足,战斗力又强,短时间内,给汉军带来了极大的城防压力。
尽管廖化带来了援兵,却只能堪堪稳住防线。
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