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军兵力不断集结,迟早会发起第三波突击,这一次,敌人的攻势只怕会更强。”
“被动的防守,恐怕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都说说意见吧。”
依旧还是沙摩柯第一个提出建议,“要我说,咱们也别跟江东军打阵地防御战了,一点都不过瘾。”
“咱们不如减少外侧营区的防御兵力,把敌军引到腹地,四面合围。”
沙摩柯得意洋洋,“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消灭敌人,还能保证最大程度围歼敌人的有生力量。”
头脑简单的沙摩柯开始使用计策,对廖化和汉军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按照沙摩柯的提议去部署,如果战事成功了,汉军将会获得极大收益。
但是,汉军同样冒着极大的风险。
既然选择诱敌深入,进行四面围歼,汉军就得放弃外侧大量营区。
而且,江东军深入腹地的后果难以预料。
先不提江东军是否会抓住时机,派人穿过封锁,与夷陵守兵交换情报。
如果把情况想象的更严重些,汉军即使顺利包围了江东军,也面临着被敌人内外夹击,战败的风险。
一旦汉军战败,不仅绝东道的任务失败了,之前建造的十里连营,也会遭到损毁。
甚至于,大军稍有不慎会从败退转换成溃退,成为被围歼的一方。
汉军还没有陷入绝境,廖化并不需要冒险。
沙摩柯的建议有很大的问题,但他提建议的行动却值得鼓励。
廖化点点头,“蛮王确实很认真的考虑过战情,值得赞赏,你的建议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当做我军的一招后手。”
“如果将士们对江东军展开围歼,那时候,还得麻烦五溪勇士奋勇杀敌。”
廖化看向苏由,“你呢,你有什么看法?”
苏由抱拳行礼,“敌军在临沮集合,必然是为了突破我军封锁,然而,仅仅依靠敌军现有的兵将,远远达不成目的。”
廖化点点头,认可苏由的判断。
汉军连营十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合格的防御体系。
在反击孙桓和徐盛的过程中,汉军又修正了许多错误做法,对兵力配置进行轻微调整。
派兵少了,只会无功而返,想要突破汉军的连营,增兵成为了江东军唯一选择。
苏由继续解释:“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江东军必然会按兵不动,更不会攻击咱们的连营,利用这段时间,我军应该继续加固营房。”
廖化有些不解,“我军难道同样按兵不动?”
苏由摇了摇头,“敌军在麦城集结,当地的产出无法支撑大军的日常用度,武器装备与粮饷物资全都需要从江陵调集。”
廖化听明白了苏由的话外之意,“你的意思,是对敌军物资下手?”
苏由拱拱手,“将军明鉴,我建议主力部队继续加固营房,同时,派出骑兵,偷袭敌军的粮道,杀伤敌军运输部队,延长江东军的准备时间。”
“机会合适,骑兵们可以就地破坏江东军的物资;战机不成熟,骑兵也可以利用马速逃跑。”
苏由是凉州人,对来去如风的骑兵战术丝毫不陌生。
汉寿筑城的时候,苏由动用了自己的权力,从筑城的物资中匀出了一小部分,以骑兵老兵为骨干,组建并训练了一支骑兵。
尽管如此,受限于外界条件不足与骑兵素质的需求,汉军也仅仅训练出二百骑兵。
孙桓进行宜都突围的当晚,汉军骑兵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短暂的骑兵突击造成了江东军阵型混乱,为汉军步兵再次封锁防线缺口争取了时间。
为了保存这股骑兵力量,将士们并没有深入战场,达成目的后便迅速脱离战斗。
除了追击残兵之外,骑兵没有再打过硬仗,实力保存较完整。
如果真的把这支骑兵派出去袭扰,确实会给江东军造成压力。
只不过,苏由的这个策略同样不能重创江东军。
苏由摆明了欺负江东军骑兵力量不足,利用机动性和突击效果,发挥己方优势。
然而,骑兵反复突袭粮道,这就让汉军骑兵承担了极大的伤亡风险。
而且,摧毁一两批物资根本无力改变局势。
等到汉军破袭敌军粮道的意图暴露,江东军必然会做出应对。
敌军要么增派兵力,继续押运物资;要么在随军物资中增加一批防范骑兵的物资,便于运粮兵就地反击。
汉军骑兵会在破袭粮道过程中增加伤亡,将士们也会愈发疲惫。
到了那个程度,汉军奇袭粮道的得手可能,也会越来越小。
突袭粮道虽然有用,但战术效果并不会太明显。
苏由的话,倒是给了廖化一个提醒。
关羽给廖化的任务,是断绝东道。
但是,关羽从来没有跟廖化说过,汉军不能主动出击。
西线无战事,压力在东线。
廖化完全可以留下少量兵将守卫营区,趁着敌军没有防备,发起一轮突袭。
汉军甚至不需对江东军造成重创,只击破一支部队,那就足够了。
看向面前的众将,廖化下定决心。
为了避免行动泄密,廖化并没有当场,坦诚自己的想法。
廖化以加强防御为由,命令众将士整顿兵马,做好战斗准备,动员兵力,随时听候调遣。
随后,廖化派出斥候,打探起整个东侧战场的江东军虚实。
斥候们的动作很快,跟上一次一样,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