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靖这个人,其实很像勾践。
他沉得住气,如果说陆靖的父亲是敢作敢为,那陆靖的特点就是从来不轻易出兵,他喜欢找别人的空子,因此,基本上陆靖一般不会打败仗,就算是打不赢,他也要打平手。
其实,之前子阳和陆靖的联盟,是陆靖促成的,当时子阳困顿非常,是弱者,而说了算的,是陆靖。
在白砂劝他之前,他就已经有了主张。
只是,这件事情,绝不能由他提出来,于是,陆靖主张了很多次会议,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劝投降,开了一次又一次,都是让投降。
直到白砂来了,劝陆靖和子阳联盟,陆靖便是同意了。
因为,他早就想这么做了。
虽然他是领袖,但是,吩咐下去的事情要将领心甘情愿地做,才好。
他不怕意见多,他喜欢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就对这些人心里有数了。
他也不怕时间长,沉得住气,因此,在胡昀和子阳称帝的时候,他都不为所动。
因为,他知道以他现在的实力,他需要韬光养晦、发展实力,然后,再等待时机。
不过,当时胡国对他们虎视眈眈,子国也是不怀好意,光是沉得住气还不行。
除了沉得住气,陆靖还变得了脸。
他和子阳曾经是盟军,亲密无间,还把妹妹嫁给了子阳,不过,即便是这样,妹妹嫁过去没多久陆靖就去打子阳了。
他曾跟胡岚翻脸,还说此生与胡岚势不两立,但是后来又重新通姻了。
胡岚来势汹汹进攻的时候,他抵抗,胡岚攻势锐减,他投降。
杨刀在进城声名大噪的时候,他去偷袭了杨刀。
在子阳兵败时,他派了使节去求和。
没有人知道陆靖到底是什么想法,他所有的举动,都让人意想不到,这样,便弄得胡国和子国都是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陆靖要做什么。
政治中,存在三个角色,敌,我,友。
胡国是敌,子国是友,但胡国这个敌,往往是得罪不起的,子阳这个友,又常常都是靠不住的。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靖便是审时度势,看哪家势力更大,胡岚势力打大起来了,子阳撑不住了,陆靖就赶紧联合子阳。
子阳拿下海城、丰州之后,陆靖看着子阳的势力逐渐扩张,便又开始联合胡岚。
陆靖也弯得下腰,向胡国俯首称臣。
在这个时候,他手下其实很多人都不同意他的举动,因为觉得他的这种行为乃是失节。
其实,这是书呆子话了。
有人说取义不辱是匹夫都能做到的事情,比如伯夷叔齐,便是有骨气的人,鲁仲连义不帝秦,也是有骨气。
说这个话,就是不懂政治了。
作为个人,完全可以学习伯夷叔齐鲁仲连,受世人崇敬。
但是作为一个领袖,要思考的,便是天下大事,要想长远利益,诸如明竹,陆靖,都是这样的人。
所谓审时度势、因时制宜、深谋远虑,要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不要为一时一刻的面子,牺牲了大局。
匹夫之愤,是不可以的。
而且,陆靖也是有底线的,政治可以妥协,但是也是有底线的。
胡国多次要求陆靖送儿子去做人质,但是陆靖都没有同意。
因为他知道,臣服可以,但把儿子也送过去了,那是万万不行的。
胡昀问从陆国来的使臣,问陆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使臣说,陆靖聪明仁智具有雄略的人。
胡昀说:“此话怎讲?”
使臣说:“陆王发现了白砂这块璞玉,这是陆王的聪,陆王从行伍中把庄坞提拔了起来,这是陆王的明,他抓住了俘虏却没有杀害,这是仁。取海城兵不血刃,这是智慧。拥有三州而虎视天下,这是雄,屈身于陛下,这是略。”
没有一位地向胡昀讨好,反而告诉胡昀,现在陆靖会向他俯首称臣,这是迫不得已的。
虽然弯得下腰,但也抬得起头的,甚至在弯腰的时候,都是抬着头的。
所谓卑躬不屈膝,屈膝不投降,弃名不弃实,卖艺不卖身。
胡昀也很欣赏使臣的坦诚,虽然政治上有时候总免不了虚与委蛇,但是,有时候人们会更喜欢诚实。
胡昀一直觉得,他是一个诗人,他也的确是一个诗人,写过很多诗,传唱朝野。
胡昀邀请使臣一起喝酒。
喝完酒,是最适合作诗的,但胡昀想问问陆靖的事情。
于是,胡昀问使臣:“你们陆王,可有读书做学问?”
使臣答道:“我们陆王很喜欢读书,而且博览群书,不过,我们陆王考虑的,是天下大事,率领的是百万雄狮,所以陆王读书向来是抓要求,不会一个字一个字细抠,那种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的话,我们陆王是不会做的。”
胡昀看着面前的使臣,忽然觉得很有意思。
这使臣,可谓是不卑不亢他突然有些好奇,在这使臣心里,如果他讨伐陆国的话,使臣会怎么回答呢?
胡昀向来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于是,他心里这么想着,便是也就这么问了出来。
胡昀轻晃了一下酒杯,眯着眼睛看着使臣道:“那使臣觉得,朕可以讨伐你们陆吗?”
胡昀说完,便是一双眼睛笑着看着使臣。
他脸上带着笑容,讨伐陆的话说得云淡风轻,可是一瞬间,空气中仿佛多了冰冻三尺的寒意,叫人心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