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辛亥大军阀>第八百七十六章 太平洋上的炮声(一)

当部分中国海军军官担心是否会发生误击的时候,事实上在更东部的海域里,还真有美国海军的船只出现,只不过这不是水面船只,而是潜艇。

虽然中国和日`本海军都没有在白天里公开交战的情况,但是这一海域里出现的大量船只以及无线电信号还是让美国海军警觉了出来,并传令附近海域执行猎杀日`本运输舰的潜艇赶往这一海域打探详细情况,并且为了避免误会还主动向中国海军方面通报了相关情况。

这个时候就得说一说目前中国和美国以及日`本之间的关系,中国虽然对日`本宣战了,但是中国并没有和英美结成联盟,甚至连联合作战都谈不上。唯一的关系只能说是双方都有共同的敌人而已。

美国方面早前就想要和中国方面达成联合作战的意愿,但是被中国拒绝,更加拒绝提供海空军基地供美国海空军使用。

中国对日宣战多日后,双方的唯一实际性合作关系就是一艘美国潜艇因为受伤无法返航而向中国海军求援,中国海军派出了船只救援了他们的船员,并第一时间就遣返了他们出境。

而此时在中国第二机动舰队直属舰队的正东海域,一艘美国潜艇浮出了水面,此时它还不知道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即将在它面前爆发!

中日双方的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汇集在一起,随时都会掀起一场超大规模的水面炮战!没有航空兵力的参与,夜间,风浪极大,而这些都注定了今夜的这场海战不同寻常!

晚间十点二十分,奄美群岛东部海域的海况比昨夜以及白天里更加复杂,根据中国海军的的气象部门预测,今夜这一海域将会有大风,同时也会有雨,简单说今夜有暴风雨来临!

虽然此时还没有下雨,但是风速越来越大,海面的波浪也是越来越大,而激烈的海浪也是让自湛号上的对海搜索雷达以及主炮火控雷达的反应距离严重缩短。

来自海面波浪的杂波会让雷达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要不然的话自湛号在二十海里外就能够发现敌舰了,根本不用等到十多海里的时候才发现。

搜索距离的缩短同时,主炮火控雷达的有效距离也变得缩短,使得自湛号在靠近了日`本驱逐舰八海里左右的距离才首次开炮,于此同时附近的第十七驱逐舰大队的自芜号也是正在急速赶来。

由于距离过远,根本就无法观察到敌舰的准确情况,但是远方没有爆炸火光传来就只能说明没有击中敌舰!

很明显,对面的日`本驱逐舰也是发现了来袭的中国驱逐舰,并立即转向高速驶来,不过它们并没有立即开炮还击。

这主要是它们缺乏精准的火控雷达,加上这个距离上的中口径舰炮射击命中率实在太低,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炮弹。

片刻后,双方的距离已经只有不足六海里,而日`本驱逐舰也开始开炮还击,双方也是开始大量发射照明弹,双方都是轻型舰艇,主炮都是五寸级别的主炮,自湛号的是127毫米,而日`本驱逐舰的则是120毫米。这火炮口径是小了,但是速射却是超快,这打起来就跟机关枪一样。

而短时间里双方的命中率急速增加,自湛号很快就是被数枚120毫米的炮弹击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血水横流在甲板上!

这巡洋舰或者驱逐舰之间的炮战,打起来就是双方相互扫甲板,中口径的炮弹不要钱一样pēn_shè出去,而且通常时候都是用高爆弹,而双方的薄弱装甲也难当抵挡住对方舰炮的射击,所以只要被命中,那基本都是弹片横飞,然后伤亡惨重的。

水面炮战中,战列舰之类的战斗伤亡情况实际上是比较小的,别看炮弹很大很吓人,但是只要不被击穿装甲,那么就造成不了多大的伤亡。但是轻型船只的防护能力非常有限,而且舰炮基本上没有炮塔防护,很多都是裸装的舰炮,这被命中后爆炸形成的大量弹片都会形成大量杀伤,因此轻型舰艇里进行炮战任务的时候,人员伤亡会比较大。

但是话又说话来,如果仅仅是轻型舰艇之间的交战,就很难做到相互之间的击沉,因为很难做到击沉敌舰水下部分造成大量进水,也很难贯穿主装甲带给内部的动力舱以及弹药库造成严重损失。

大多数的结果就是大家相互扫甲板,然后拖着伤痕累累的船体高速脱离!

此时海面风越来越大,雨水也开始从夜空中降下,冲刷着自湛号的甲板,雨水混杂着冲上甲板的海水一起冲刷着甲板上的血迹。

炮组成员们已经是瞒着风吹雨淋坚守在炮位上,不断的装弹并发射,而在他们的脚下还有之前伤亡的战友血水流淌着。

随着双方距离越来越靠近,自湛号上的一名少校道:“左转向二十度,准备雷击!”

要想击沉敌舰,用鱼雷是最好不过的了!

随着自湛号上的转向,很快数枚鱼雷就是投下,然后急速朝着远方的日`本驱逐舰而去,刚释放鱼雷,自湛号的雷达室里就是立即传来一声大喊:“快看,这是什么?”

雷达式里的少尉疾步上前看向了雷达系统里的一台显示器,这台ppi显示器上的显示了东北方向有至少十多个亮点!

“这是敌主力舰队!立即汇报直属舰队!”

于此同时在另外一边,一艘日`本驱逐舰的雷达兵也是惊喜的发现,他们竟然已经来到了中国第二机动舰队直属舰队的正北方向,而且距离只有十多海里。日`本人的对海搜


状态提示:第八百七十六章 太平洋上的炮声(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