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辛亥大军阀>第五百三十九章 卡拉钦斯克之战

spn南京总统府西边灰se建筑群中的外交部大楼里的某间会议室内,外交部部长伍廷芳正在向‘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驻华办事处的负责人提出了最为严厉的抗议。此时的俄国苏维埃还不是苏联而是苏俄,现在的苏俄实行的还是去年颁布苏俄宪法,那筹备中的苏联宪法还没有完成呢。

虽然苏俄实际上和中华共和国处于了敌对关系,中国和其他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没有承认苏俄,更不要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了,但是不管表面上如何,但是实际上的一些沟通是存在的,加上全年为了争夺中国的支持也是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外交人员,由于双方没有正式外交关系,所以也就不可能挂出了外交部门的牌子,就以一个俄国公司的名义弄了一个驻华办事处,处理和中国相关的外交事务,同样的中国在莫斯科也有着一个驻苏俄办事处。

伍廷芳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是说起话来依旧铿锵有力:“我国zfu对贵方在卡拉钦斯克中包围我国驻俄之维和部队的做法表示严重不满!希望贵方能够正视问题的现实xng与我方一起解决这一事件!”

苏俄驻华办事处的负责人是个留着满脸胡子的中年人,他同样是毫不客气的道:“贵**人肆意进入我俄国国境就已经严重冒犯了我国主权!在没有我苏维埃zfu的准许下进入我国即对我国之侵略!”

伍廷芳听罢没有任何的表情,而是自顾自的说着:“我**方乃是受贵方之合法zfu俄罗斯临时zfu的邀请才进入贵国境内,并对铁路沿线进行安全上的保障!”[

苏俄代表人也是立即反驳……

就当这些外交人员进行着毫意义的扯皮时,中**方正在为了解救被围困的第1812步兵营和第26侦查联队而努力着。

新西伯利亚第十八师指挥部,温济忠面se严峻道:“总统已经亲自电,要求我师迅对1812步兵营展开营救工作,尽管我部主力距离卡拉钦斯克有数千里之远,但是李总司令已经和俄罗斯国防军方面进行了沟通,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火车皮并保证了沿途一路通畅,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登上火车驰援!”

“现在181团部分的部队已经提前向卡拉钦斯克赶去,不过他们团部并没有配属重火力,当地的俄军在驻卡拉钦斯克的两个师被击败后,除了鄂木斯克方面已经没有其他主力部队,而鄂木斯克方面俄军竟然多次答应出兵救援,但是他们的正面再一次遭遇了苏俄军队的猛烈反攻,稍有退却就是全面崩溃的局势,所以现在指望他们是指望不上的了!”温济忠继续道:“我已近给洪祥志去电,要求他们论如何也要坚守五天,五天内我军主力必定抵达!到时候除了我十八师外,我军之第七师也会随后抵达!”

以远东铁路的运力而言,短时间内把这两个师近三万人运送到上千公里意外的前线去已经是极限了,为了调集运力,俄国临时zfu方面可是筹集了大量的火车机头和车皮,并停运了所有的客运以及货运列车,俄国临时zfu方面之所以这么配合自然不是因为那仅仅被围困的一千多中**队,更是因为苏军攻占了卡拉钦斯克后就是彻底切断了鄂木斯克前线的后勤补给线,虽然俄罗斯国防军在鄂木斯克也囤积了不少的作战物资,但是一旦补给线被彻底切断后失去后勤补给线,那么在面对敌军东西两线夹击的时候,那些作战物资也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一个搞不好就得全军崩溃,如果不是俄军兵力实在不足的话,也不用花费大力气把上千公里之外的中**队运送到卡拉钦斯克去了。

关闭广告

受限于俄国远东地区的人口数量匮乏,俄罗斯国防军的在远东地区的兵力总数一直都法提升上来,最开始只有十几万,经过这两年的扩军也只有四十来万而已,而继承了俄罗斯帝国大部分人口和资源的苏俄哪怕是把近半人口和资源都割让给德国,但是所拥有的人口数量也有数千万之多,而俄罗斯临时zfu在远东地区所辖的人口数量连六百万的人口都不到。之所以能够凑出这四十万大军来,还是因为接受了众多原俄罗斯时代的溃兵以及这两年诸多反抗苏联的兵力也逐渐东退,并慢慢汇集到了鄂木斯克,不然的话以他们六百万不到的人口基数,连十万兵力都难凑出来。

人口上的极大劣势让他们几乎不能承认这四十万大军崩溃的局面,一旦失败了哪怕有着协约国集团的支持,中国有着大量的武器送上来,但是他们也找不出那么多士兵拿起武器作战了。

而相对应的,苏俄的总兵力已经过了百万人,而且不少还是部署在乌克兰、波兰边境以及芬兰地区和当地的叛军作战,要知道苏俄的最大敌人是俄罗斯国防军,但是他们的敌人并不止俄罗斯国防军一家,还有着其他七八股叛军势力呢,现在的俄国境内到处都是硝烟冲天。

俄罗斯国防军自身兵力不足,于是就把反攻卡拉钦斯克重新打通到鄂木斯克补给线的希望放在了中国上面。

实际上现今这个局面已经是出了中国和当初整个协约国集团的协议,当初的协议是中国出兵帮助俄罗斯临时zfu镇压局势和维护稳定,可没有说让中国出兵直接和苏俄交战。尽管众多的中国人已经认定为了那一百五十万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苏俄打一仗也是值得的,但是这毕竟不在陈敬云的考虑之内。

要想中**队在冰天雪地里和苏俄军队硬干一场,没有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九章 卡拉钦斯克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